基于对话句法学的多人互动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日语论文]
文档价格: 2000金币立即充值 包含内容: 完整论文 文章语言: 日语
文章字数: 19612 字 (由Word统计) 文章格式: Doc.docx (Word) 更新时间: 2019-04-03
文章简介: 加入收藏

対話統語論に基づいた多人数会話の日中対照研究_日语论文

摘要

共振是指催化和激活会话过程中语言内部潜在的相似性部分的语言现象,是对话句法学中重要的语言特征。对话句法学作为近年来新提出的以对话为研究对象的新型句法研究思想,掀开了语言产生机制研究的新篇章。

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话句法学中共振现象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的理论研究进展仍集中在美国学者Du bois(2014)的基础研究当中,目前也有众多日本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对话句法学展开研究。但是国内对此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理论介绍方面,实证性研究少之又少。在理论研究方面,学界对会话中出现的多种形式的共振现象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与此相关的汉日对比研究也颇为欠缺。

因此,本研究首先明确了共振的基本定义。基于共振的表现形式,本研究从3个角度提出了共振的分类。具体而言,从共振的形式来看共振可分为重复、变形、代入和引导,从共振的内容来看共振可分为同结构的共振和改变说法的共振,从共振出现的位置来看共振可分为处于同一话轮中的共振和处于不同话轮中的共振。

随后,本研究利用语料库对共振在会话中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汉日对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共振现象都出现在同一个话轮内,且简单重复形式的共振占比最大。当人们想要表达相同意思的内容时,往往会利用相似的结构组织语言。另外,日本人更多地利用语言变形的方式进行共振,而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结构代入的方式进行共振。

本研究针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日语当中存在大量时态变化和动词变形,而汉语中很少,先天的语言特性使然;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会话中倾向于照顾其他说话人感受而隐藏自己的反对意见;而中国人则重视表达自我。

因此,通过激活会话中的共振效应,可以减轻会话者的说话负担,从而促进会话进行地更加顺畅,最终进一步加深说话人彼此间的友好感情。

关键词:对话句法学;共振;多人互动行为;汉日对比研究

目次

摘要

要旨

はじめに 1

第一章 先行研究 2

1.1 対話統語論及び響鳴の基本研究 2

1.2 響鳴の分類について 3

第二章 研究課題と研究方法 6

2.1 研究課題 6

2.2 研究目的 6

2.3 研究方法 6

第三章 対話統語論について 9

3.1対話統語論 9

3.2ダイヤグラフ 10

3.3響鳴 11

3.4その他 12

第四章 響鳴の分類について 14

4.1 分類の基準 14

4.2 分類の実例 14

4.2.1 形式による響鳴 14

4.2.2 内容による響鳴 18

4.2.3 位置による響鳴 21

第五章 考察 25

5.1 日本語データ 25

5.2 中国語データ 26

5.3 日中対照分析 27

5.4 原因分析 30

5.4.1 言語特性から 30

5.4.2 文化背景から 30

第六章 対話において響鳴による機能 31

6.1 労力を軽減すること 31

6.2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円滑に進めること 31

6.3 人間関係を促進すること 31

おわりに 33

参考文献 34

謝辞 35

上一篇:关于《午后曳航》中文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以加译技巧为中心[日语论文]
下一篇:有关日语终助词的汉译研究[日语论文]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