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禁忌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接触和对抗之中产生的。早期的人类认识自然和对抗自然界威胁的能力很弱。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恶劣环境中,人们难以抗拒和理解自然界瞬时万变的强大力量,甚至对自身生、老、病、死的现象规律也捉摸不透,认为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及神在主宰一切,并对此产生了神秘的恐惧感,唯恐触犯神灵的意志,受到惩罚。(禁忌与对自然的恐惧有什么关系,这里可写一下)。事实上,在我国,“禁忌”一词至少在汉代就已出现,这一点从《汉书·艺文志·阴阳家》中的“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魂”就可得到明证。《后汉书·朗顗传》中也有“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的说法。日语中的“禁忌”一词,来源于玻利维亚土著居民的语言“tapu”。意思为害怕触犯某些事 物和要回避某些事物。日本固有的语言中,称“禁忌”为“忌”。“忌”有神灵不可触犯和避开污秽的双重意思。日本人视神灵为“洁净”,视死亡和分娩为“不净”,对“洁净”和“不净”两个极端持有不安和恐惧感,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谨慎的作法和禁忌。
数的概念来自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在科学领域它的功能是计算。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数字变得不单单是计数符号,在不同的语言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往往会形成该民族特有的数字观。特别是受民族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数字被附加各种象征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内涵,承载着众多文化信息,而这种数字文化观念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正是由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带有文化色彩的数字的使用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忌讳。
作为亚洲邻国,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两国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文化上也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然而在日常交往中,中日两国人民存在许多禁忌,而这些禁忌往往会产生许多误会,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两国的禁忌文化,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而其中,数字作为一种最简单易懂的文字语言,在两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忌讳。在中日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个简单的数字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误会。因此,为了能够使我们在与日本民众交流过程中减少摩擦和误会,了解中日两国禁忌文化的异同,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中日两国关于数字忌讳进行了对比研究,由点入面,初步探讨中日禁忌文化的差异及其原由,希望对日语学习者了解日本文化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帮助日语学习者和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传统心理,文化特点以及价值取向。
就目前而言,关于中日两国数字禁忌还是具有一定的先行研究基础的:
一是与生死等存在谐音关系的数字禁忌。罗国忠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语言与禁忌习俗》中指出日本人很忌讳“4”这个数字,其原因是日语“4”的发音与“死”谐音,因此尽量避用。医院里一般不设“4号”病房,也没有“4号”床位,有些医院甚至连“14号、24号、42号”的床位都没有,因为“14”与“重死(じゅうし)”的发音谐音,“24”与“二重死(にじゅうし)”的发音相同,“42”的发音则会让人联想到“死(しに)”的发音。许多饭店考虑到客人这种心理上的顾虑,也不设“4、14、24”等带“4”的房间和楼层号。在电信局,尾数带有“4”的电话号码是很难推销出去的,只能用于公共电话。“9”这个数字在日本也同样不受欢迎,原因是汉语“9”的发音与“苦”相同。如果电话号码或车牌号码既有“4”又有“9”的话,那就更遭人嫌弃了,如“4279”的号码可能找遍整个日本都难以发现,因为它与“死に泣く ”谐音。
因“三”与“散”谐音,扬州人做寿也忌讳这个数,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指年龄的“三十”和“四十”,一层意思是“三十”和“四十”年岁不大,不应该做寿;另一层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谐音,不吉利。“六”意味着顺顺利利,但湖北天污一带,人们竟以为“六”是不吉祥的,做菜(特别是吃鸡蛋)、送礼物等数目绝对不可能是“六”。当地人读“六”为“禄”音,因而“六”有“满禄”即“死”的意思,所以人们百般避讳。
林明峪《台湾民问禁忌》“婚嫁篇”说到,闽南语“四”与“死”同音,“由四的语音联想到死之影响所及,迄今有的医院为顺应病家的心理忌讳,绝无第四栋楼或第四号病房;公共汽车没有四路,否则不就成了死路一条?游览车及旅店据说亦无四号。大陆也有相类似的禁忌存在。以上所说显然是人们对死的惧怕,故凡“四”数都在禁忌之列。
二是婚嫁等表示祝福的数字禁忌。日本人在赠送礼品时,数目一般为奇数,他们不太喜欢偶数。这一点在亲友结婚送红包时表现尤为突出,他们的红包一般装3、5万日元,忌送2、4、6万日元,据说送偶数容易导致夫妻感情破裂。除此之外,偶数中的“4”在日本属不吉利数字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彭新勇《文化背景下的日本人数字观探析》中亦有提到,日本的丧礼赠金不可以送2万日元,因为1和1的重叠,被认为会招致同样的不幸;如果觉得赠金过少,再一次追加赠金的做法也因重复的缘故是犯忌讳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再次失去亲人。反过来,即使是参加结婚典礼,仍然不宜送偶数的贺金,因为寓意“分かれる”、“割ける”,只有奇数才不可分割、象征着永不分离,如果送给新郎新娘一对什么东西,就有“预祝”人家早日分开的意思,会被怀疑不懂常识。因而日本人通常都会对2、4敬而远之,而多以3千、5千、1万、3万、5万日元面值的金额表达祝福之意。同时,雷涛在《数字禁忌拾趣》中又提到日本人送礼时忌讳礼品的数目为“6”,因为日本的习俗中数字“6”与强盗有关。
万建中在《数字与禁忌》中指出,中国民族众多,因此从“一”开始就有忌讳,原因很简单,“一”是单数,因此在给结婚或者祝寿人家赠送礼品的时候,一定要禁止送单数,以寄予好事成双的愿望。有的民族还忌讳数字“二”,如给死者家或者病患者送礼表示慰问时,就忌双数。满族、朝鲜族忌双日子出殡,其用意很明了,不希望不幸或痛苦再次降临,坏事成双。
三是相同数字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含义。李萍在《浅谈日本人的数字禁忌与喜好》中指出3通常被认为是日本最吉利的数字。它既是奇数,又是基督教中的吉利数字,所以很多时候送东西给人家,都是3个3个的,而与3有关的谚语,也是不胜枚举。但是在日本也有“以3人拍照片的话正中的人有不幸”、“以3人拍照片的话站正中的人先死”的说法,在照相时,是绝对不能3人同照的,他们认为3人同照,中间的人肯定是不幸的,会被夹在中间难受。因此,拍照片的时候,年长的人应该总是在正中。据说,日本的3口之家,要照全家福时还得请个亲友加入。
“十八”是当今人们都认为很吉利的数字,它的谐音“要发”表达了人们希望发财致富的讨彩心理。但同样是“十八”这个数字,在舍族亦被列入禁忌,尤其是青年人的婚嫁喜庆之日,绝不能选在十八日举行,否则,将会像生前犯有罪孽的亡灵进入冥界一样遭受十八次磨难。
从上述有关中日两国数字禁忌的研究可以分析得出,两国人民对于与生死有谐音存在的数字都是比较忌讳的;但是同样的在表达祝福的时候,如婚礼,中日两国又存在不同。而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场合又有不同的表达含义。因此,应当充分理解和了解两国在文化上的异同,兼顾和尊重双方的表达习惯,语言文化,避免交谈中的尴尬。笔者将着重从中日数字禁忌的角度出发,初步对中日禁忌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为今后的文化交流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