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和意义:
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并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们频繁使用的语言。虽然流行语的寿命很短,但它能切实体现其国家的语言特征,还能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有关流行语的研究不仅仅具有语言学价值,还具有社会文化意义。本论文以2010年到2014年在中国「咬文嚼字」杂志上发表的汉语流行语和日本新词流行语大奖的获奖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从流行语的来源、语言特征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对中日流行语进行分析和比较。
课题研究现状:
在与日本流行语有关的研究中,米川明彦(1989)在《新语流行语》一书中,对流行语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以及特色进行了分析。谷肖梅、罗翠翠(2003)在《关于现代日语流行语的研究》中对日本流行语的产生、传播、构成和功能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与中国流行语有关的研究中,王晓辰(2014)在《2008年-2012年<咬文嚼字>所评选年度流行语研究》中,以2008年至2012年的中日流行语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流行语的起源、意义和主要的特征。徐佳(2010)在《现代流行语研究》中,通过对比其他语言现象,对流行语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同时以近十几年的流行语为对象,分析了现代流行语的产生与构造。在与中日流行语有关的研究中,方海燕(2014)在《论中日流行语的特点及研究价值》中,对中日流行语的共同点进行了考察。余文雯(2011)在《中日両国言語における流行語の比較についての一考察―発生背景を中心に》中,用通时语言学的方法,以1970年到2011年中日一部分流行语为例,阐述了两国流行语的不同,比较了流行语的产生背景。综上所述,在众多研究中以近几年的流行语为对象的研究很少,特别是站在中日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流行语的来源、语言特征和语义特征的研究更是少见。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本论文以2010年到2014年在中国「咬文嚼字」杂志上发表的汉语流行语和日本新词流行语大奖的获奖流行语为研究对象,从流行语的来源、语言特征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对中日流行语进行分析和比较。
从现在的研究来看,以近几年的流行语为对象的研究很少,特别是从流行语的来源、语言特征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对中日流行语进行比较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论文以2010年到2014年的中日流行语为对象,比较分析两国流行语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