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其中,由人民大众创作并传承下来的谚语,是通过人们经验的积累得到的社会经验,表达形式上简洁、朗朗上口。通过谚语不但可以窥视到日本人的人生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是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在浩如烟海的中日民间谚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出中日传统结婚观,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日两国人民对自己配偶以及结婚生活的选择。所以当我们试图去了解中日传统结婚观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谚语出发来进行学习。本论文以温端政编写的《古今俗语集成》和臼田甚五郎的《日语谚语辞典》中提取出的反映出男女结婚观念、生活方式的谚语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总结、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中日传统结婚观的考察,同时也试着探讨凝缩在传统结婚观中的的中日传统社会的家庭关系、观念和道德。通过本次的研究,学术上可以加深从口传文化的角度对中日文化的研究,同时也能反映传统结婚观中男女差别观念存在现象的实态。另外也可以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语谚语的理解,对于研究中日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刘佳的《浅析中国传统婚姻观在谚语中的体现》以中国谚语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提出女性不自由的三方面:一、古代人在对待婚姻问题上认为女子只有嫁人才顺乎情理;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决定婚姻的两大权利。三、女性认命屈从的婚后生活的不自由。在婚恋观中作者提到了择偶,提出了5个择偶准则:门第准则、品行准则、感情准则、忠贞准则、年龄准则。中国民族传统婚恋观注重从一而终,白头偕老,门当户对,主张以德取人,品行重于容貌,注重女子贞洁,男尊女卑色彩浓厚。
姚灯镇的《从日本谚语看日本人的传统婚恋观》中,作者先从年轻人的恋爱说起,在论文中说明恋爱这种感情是理性所不能掌握的,并且告诫人们恋爱时要把握好分寸,控制好热度。接着分析出日本人理想对象的选择主要从外貌、年龄、性格、家庭、身体五个方面来考虑,提出日本人选择对象并不很注重门第并且也很少要求结婚对象身材高大健硕。并且指出在谚语中有着明显的男尊女卑的思想。
在蔡卓的《从中日谚语看中日女性形象》中,作者指出中日两国谚语都有着许多描述婆媳,媳妇与小姑之间矛盾的谚语。这些谚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国文化中长辈对子女的权力以及婚后两辈人生活的无法割裂所造成的。汉语中谚语主要是对女性婚嫁的约束上,而日语的谚语除了对婚嫁的约束之外,还有对礼节、操守上的约束。论文中指出在中日谚语中存在大量男尊女卑的谚语。但汉语谚语中更多的是通过赞美男性的方式来体现女性的低下,而日语谚语中更多的是直接来贬低女性地位和作用。
在徐微洁的《汉日谚语中的性别歧视》中从对女性的称谓中我们可以看出妻子不过是丈夫之人,她们的人生价值充其量是助夫教子,全然没有资格为国家和公众服务,活动范围也局限于堂前堂后,没有权利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古代女性是依附男性的存在。在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卑微与低贱在三纲五常的夫为妻纲的规范下日渐强化。谚语中的女性没有独立的、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妻子不能违背丈夫的命令,就像人们无法阻止疾病侵袭一样。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论文以温端政编写的《古今俗语集成》和臼田甚五郎编写的《日语谚语辞典》中提取出的反映出男女结婚观念、生活方式的谚语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类、总结、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中日传统结婚观的考察。同时,也试着探讨凝缩在传统结婚观中的的中日传统社会的家庭关系、观念和道德。
中日谚语的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结婚观方面的,所以前期的整理工作量很大。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谚语的研究,分析总结了两国在结婚观上面的异同点,谚语是研究两国文化的重要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让广大学习者们更加透彻地了解谚语,了解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