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生死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1-05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没有绝对距离,人是自然地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简单的轮回,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泾渭分明。所以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生活的一种选择方式,是一种自我解脱,是生存的另外一种方式。日本人形成这样独特的生死观与其自然观念、集体意识、善恶观念等紧密相关。

本文通过日本人对樱花的看法,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考察分析。从樱花精神中的“物哀”与“无常”两个方面来分析日本人是怎样思考,怎样看待生死观。

1.2.研究意义

文化影响着人的观念,而人的观念又推动者文化的发展,日本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生死观。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自然意识和宗教信仰都无一不影响着日本人的思想。在传统日本文学中,爱用“死亡”和“黑暗”折射日本人的美。从这种复杂、耐人寻味的美中更能深层次的解读日本人。本文通过樱花精神中的“物哀”“无常”的思想对日本人生死观的讨论分析,从而达到更深入了解日本,理解日本。同时也有助于大家正确看待日本及日本人,进一步有助于中日友好交流。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们对于日本人的生死观这一方面,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与解析。他们从日本的宗教历史、审美意识、自然观、武士道等多个方面对日本人所独特的生死观念进行探讨。同时也有与其他国家生死观念的比较升华到各个国家文化的对比。

2.1.国内研究现状

张艳琴在《佛教与日本人的生死观》里,从佛教对日本人生者现世行为、观念的影响和日本人面对生死问题所抱有的态度以及日本人对死者后事处理方法的改变等三个方面来阐述。佛教自从传入日本之后,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最终在日本落叶生根并且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起到了关键作用。佛教宣传“生死一如”即生即是死,死即是生。这种对现世否定,追求彼岸的想法,形成了日本独有的生死观。

张静在《神道影响下之日本人的生死观》里讲到神道影响日本人的生死观,她提到人们渴望永生的同时,也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逃脱的,然而死亡后可转生为其他甚至是更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正因为这样的思想,日本人对死很坦然。这一文中也提到武士效忠思想与佛教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

江忠在《论武士道对日本人性格的影响》里以“武士义理”为中心,探讨武士道的发展及武士道对日本人的影响。其中提到武士道中的耻文化与集体意识,正是因为这种耻文化思想,使得武士认为,名誉至上,为名誉而死是光荣的,死是洗涤污浊回归如同樱花般洁净的途径。而集体意识更是造就了日本人的牺牲精神。所以,可以说,在日本人心中,死是一种精神上的美。这样的想法对日本人的生死观有着极大地影响。

李东霞在《“花属樱花,人唯武士”与日本人的无常观》里提到日本人对武士和樱花这两种稍纵即逝的东西有着独特情怀,他们欣赏这种壮烈之美,他们向往这样的无常之美。作者从樱花凋落的无常美深入到武士对死亡的坦然从容态度,阐述日本人无常观的形成及对日本人的生死观的影响。

杨烨在《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里,重点讨论日本人的生死观。他从日本人喜欢瞬间绽放、而又瞬间凋落的樱花这一点,谈到日本人的武士牺牲精神,物哀精神,表达日本人与众不同的生死观。

董丽丽在《从樱花看日本人》论文中,阐述日本人对樱花的态度,对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与国民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日本人的“英雄观”“宿命观”和“唯美观”。

王聂飞在《樱花,日本人心灵的烙印》论文中,简述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活,通过樱花是祭祀之花到樱花散发死亡之美这一转变,深入探究日本人的审美观影响日本人的生死观。

毛峰林在《和歌表现的樱花与日本人的无常观》里,通过和歌中樱花意象来体现日本人的无常观,日本人认为樱花就象征了世间无常,可以说樱花的一生就是无常之哀伤的美。而后又进一步阐述无常意识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

袁利宁在《浅析樱花精神》里从日本文学的角度分析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其中重点在于阐述无常观与物哀意识。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学者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这一课题都有所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陆续出现了对关于日本人高自杀率等社会问题的探讨。比如稻村博的《自杀学》、布施丰正的《自杀与文化》、克里斯托弗的《日本心魄》等对日本人现代生死观念的转变及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下是比较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日本学者立川昭二在《日本人的生死观》里,从日本古典中选出了渴望死于花下的西行,安静等待死地良宽等十二位日本人为例,对日本人的生死观做了阐述。他们从容的接受死亡,期待着轮回与往生。在樱花树下等待死亡的西行,犹如正等待死亡的樱花。花开花落,生死轮回,这是谁也无法拒绝的自然规律。通过樱花这个意象中的“哀”“无常”,来阐述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在樱花树下》里,用樱花象征女性之美,有用樱花象征死亡,创造的却是死亡的唯美。可以从樱花与女性之间的关联,女性特有的柔美,纯洁无埃正是樱花所折射出来的。樱花凋落飘零之美透露出女性死亡的极致美。其实渡边淳一正是利用樱花中蕴含的物哀,同时也有无常的思想。

他通过自己独有的瑰丽伤感的死亡美学观,表达日本人的生死观。

松本一郎在《中国人和日本人》里对中日生死观进行了对比,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中国人认为生者大于死者,活着的意义远大于死。然而日本人却认为,生与死是没有界限的,生死如一。这两种观念的不同,正是松本一郎所要研究的。他提到宗教,日本的地理,武士道等几个方面对日本人的生死观做了分析。

E.O.赖肖尔在《论日本人》中谈到日本人与欧美人最大的区别是日本人重视集体,有着强烈的集团意识,可以为集体而牺牲个人的生死观。这是赖肖尔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出发对日本人这种独特的生死观进行解析。

综上述我所了解的情况,各个学者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这个课题都有研究。不管是从佛教、神道、武士以及审美意识、自然观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可是从樱花这个出发点分析日本人的生死观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这也是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所以,在本文中我重点从“樱花”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上一篇:浅谈日本文化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