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黑泽明(1910一1998)是20世纪日本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最初据说具有讽刺意义,指他在指挥现场的执著强横和专制独裁,到了后来则成了彻头彻尾的尊称。
《黑泽明之梦》是黑泽明世界的集大成,有着戏剧一样精炼的语言、雕塑般的造型、独特的结构和深刻的思想,是大师极度清醒的理性思考的结晶,影片传达的涵意都是黑泽明对现今世界的最坦率的看法。
本文通过对影片内容的分析与分类,旨在研究影片的深层内涵,探析其思想主题,探求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像,并探究其对现实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1.2.研究意义
电影诞生之初可以说是纯粹的娱乐产品,二战后电影艺术则更多地向艺术性和思想性发展,好的电影不仅能给人提供娱乐、带来审美享受,而且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启发民智的实践作用。
《黑泽明之梦》是黑泽明创作晚期的代表作品,被人们称之为他的精神自传的影片,研究其思想主题不仅对于深入发掘其人文内涵、加深对影片的理解、指导现实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加深对黑泽明及其电影宏观主题的理解,承继大师的智慧。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黑泽明是世界著名导演之一,他以一系列力作叩开了世界的大门,不仅“使日本电影进入一个新纪元”,也使亚洲电影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尊重。他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被誉为“东方的启示”,引发了中外学者对其作品的研究。目前,根据笔者所见到的资料,与黑泽明创作中前期的作品相比,有关其后期作品《黑泽明之梦》的研究,特别是对其思想主题的深入研究虽然比较少,但也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2.1.国内研究现状
王志敏(1998)指出通过其作品是了解黑泽明的最好途径,继而结合黑泽明的成长经历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对影片八个梦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并将影片的基本观点与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赞的童心说进行对比,从而探究黑泽明的精神世界,即其对世界、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看法。
庞莹(2007)首先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对梦的内涵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应用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分析黑泽明所运用的梦的加工手法,即黑泽明对色彩和日本古典歌舞剧——能乐的运用,以此探讨影片的艺术魅力。同年在另一篇文章《愿望的实现 理想的寄托——〈黑泽明之梦〉》中同样运用释梦理论将电影与梦进行对比,分析电影与梦相同之处,推论出影片《黑泽明之梦》的本质是黑泽明的现实理想的寄托。
王沛(2009)选择性地对影片中五个梦的内涵和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出影片所阐释的主题:现代科技、工业文明不仅对自然生态产生了强烈破坏,更加对人产生了严重的异化与扭曲。进而分析了影片主题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胡非玄(2010)首先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梵高之所以对黑泽明电影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的原因,然后主要从影响研究角度探讨梵高对黑泽明电影艺术的影响,指出该影响主要表现在重复性、色彩的装饰性与抒情性,并通过对一系列代表作品特别是《黑泽明之梦》的归纳分析进一步阐明前者是指黑泽明的电影致力于塑造武士和病态的人的形象, 后者是指黑泽明的电影在色彩运用和处理上也有明显的装饰性和抒情性倾向。
蒋莉(2011)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片的艺术特色。首先根据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从儿童、成年、老人三个视觉角度逐一分析影片的主题特色,然后分析影片通过运用一系列电影技术所形成的画面构成特色,最后运用分类法阐述影片的色彩运用特色。
2.2.国外研究现状
佐藤忠男(1990)主要对影片结构进行了分析。他将影片分为两大部分,前四个为第一部分,第五个是过渡,后三个为第二部分。并根据万物有灵论对第一部分进行分析,指出宇宙万物皆有灵性。但他没有分析万物有灵论与影片组构方式之间的联系。
西村雄一郎(1990)指出影片中的重要元素具有黑泽明作品的一般特色,即电影作品中的元素总是以互相对立的方式形成。然后分析影片中八个梦可分为阴阳两方面。
Serper, Zvika(2001)分析了影片的结构、内容、表达方法、哲学思想和意象所反射出的日本传统贵族能剧和日本民俗及美学素材。列举了前人关于影片内容结构和表现形式的褒贬不一的评价,以负面评价为线索,引用佐藤忠男的对影片结构的分析,即将八个梦分为两大部分;然后将影片与黑泽明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影片整体结构和各部分结构都具有的能剧“序破急”的特色。从辩证法的角度重点对比分析第一个梦“神仙的婚礼”和最后一个梦“凡人的葬礼”,透析影片包含的生命循环不息的哲理。最后分析了影片大量运用的对比手法,如色彩的明暗、音乐、出场人物的东西方差异等的对比。
Noriko T. reider(2005)试图分析影片中蕴含的日本古典文学与艺术的原则。首先通过日本古典诗歌与英文翻译进行对比,归纳出日本古典诗歌的行诗原则,结合八个梦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影片不仅在叙事结构上,而且在主体意象上都有借鉴日本古典诗歌原则的结论;然后根据分总的原则分析影片中故事的结构发展所运用的日本能乐中的“序破急”原理;最后根据能乐中主角与配角的入场顺序及不同重要性和作用等原则分析中各个出场人物的特色和作用。提出黑泽明及其影片的成功是受于日本古典文学与表演艺术的观点。
Pletsch, Carl(2005)主要对影片的第五个梦即“乌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企图探索黑泽明追求卓越的途径与历程。按照影片情节的进展十分细致地描述了影片人物的装扮、语言、背景音乐以及道具,分析其所具有的时代特色、日本特色以及象征作用和意义。重点解析了“阿尔的吊桥”所具有的重要象征意义:桥象征黑泽明从梵高的画作寻找创造性的灵感的开端,而梵高深受日本艺术的影响,“阿尔的吊桥” 这幅作品即是梵高模仿日本画家安藤广重的 “雨中的桥”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日本彩色木刻水印画的特色,再结合黑泽明自传的部分文本内容综合分析得出黑泽明追求艺术卓越的途径是追寻西方大师梵高的足迹,并立足于独具风格的日本特色这一基础。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黑泽明之梦》大多从影片的创作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影片所体现的日本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然而,关于影片的思想主题还不足,所以本文将从宏观角度着重研究影片的思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