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恋爱意识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1-01

课题来源:自拟

研究价值:

树立健康的爱情观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幸福和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质量。十二至十九岁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学校教育能在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中设置爱情观教育的内容,对还没有真正接触爱情,理解爱情到底是什么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大有裨益。对爱情的不同理解与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身素质等因素有关。

笔者希望通过探究学校语文教育这一因素对青少年爱情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引发对中日爱情观差异的思考,特别是以教材中选用的文章数量、体裁、中心思想等为中心,观察教材对中日青少年爱情观的形成时期影响的异同。

国内外研究现状:

爱情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学阶段形成,和学校的教育密不可分,爱情教育影响着青少年爱情观的形成。郭英桥(2011)认为很多青少年学生因爱情而迷茫,甚至影响到学业与生活是由于没有接受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导致的。同样,雷小蓉(2010)认为我们的教育忽略了爱情教育,而忽略的后果,不仅使孩子们失去了对爱情的正确向往,而且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残缺。基于此现状,雷小蓉(2010)提出了构建正确的爱情启蒙教育、宏扬以道德为底线的爱情态度、树立理性的爱情行动准则三种做法。对此,申艳琴(2008)更进一步,她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初中,认为爱情教育直到2004年为止一直处于空白阶段。但针对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是否应引入爱情教育,引入后会导致何种结果,依然存在争论。申艳琴(2008)还认为,只有经过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对象性反思,才能对爱情教育进行一种公正的社会评价和理性的价值评判。另外,卢洪信(2011)与祁永梅(2004)两位学者同时对爱情观进行了理性思考,不同的是前者是从高校的角度,而后者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卢洪信(2011)认为,由于中学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对爱情的理解不透彻,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科学爱情观的指导,加上受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并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高校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祁永梅(2004)则提出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张丽霞(2002)认为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多,在恋爱方面思想比较开放,爱情观教育开展的比较早且比较系统化,所以日本青少年心理普遍比中国青少年成熟。同样,金城実菜美,森浩平,下地斎(2014)提到了日本高校对青少年恋爱的提倡与重视,即使是特别支援学校也尊重男女交流,鼓吹正常恋爱。由此可见,两国青少年的爱情观的培养方式不尽相同,而爱情观的养成也具有普遍、重大的社会意义。

青少年爱情观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材的编排以及内容的设置息息相关。因此,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两国在作品数量、题材及体裁的设置方面有如下研究:张媛(2018)通过对当前中学生爱情教育现状及重要性分析、爱情题材选文的数量、内容和价值分析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爱情题材作品在选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郭月(2017)和于海晴(2018)认为中学语文爱情文学作品中存在教学误区,例如:隐约其辞,故作神秘;过度阐释,欲罢不能;今之尺度,考量古人;伦理评判,审美缺失等。另外,郭月(2017)也提出了中学语文爱情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需要注重以爱情为主体的情感培养,增加以爱情为主线的文学作品并呈现动态的演进以及开创以爱情为主题的教学单元。曹倩倩(2014)和雷小蓉(2010)介绍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爱情作品教学课例,论述了中学生爱情观念现状。

与此相对,北原保雄监修的《新编国语综合》中有关爱情题材的作品很丰富。它不仅涉及到诗词、古文,还有小说以及反映当代人情感的现代文。该教材中关于爱情的作品数量、体裁之多反映了日本对于反映了日本把爱情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正统教育引进中学情感教育中。中学生因心理的困惑而误入早恋及其教育问题以及关于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探讨和语文爱情教育的可行性。张铁英(2011)也提到与中国相比,日本的国语课本有四个特点,即日本的国语课本有关爱情的作品体裁更为丰富;日本高中课本中描述爱情的现代文题材更加贴近生活,对爱情的描述内容更加大胆直白,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日本高中课本中描述爱情的现代文非常注重心理等细节性的描写;日本高中课本中描述爱情的作品大多都带着淡淡的哀伤。近藤泉(2008)于2006年至2008年期间对中日两国年轻人的恋爱意识进行调查,其对多项数据进行了分析,从数据中发现了中日两国年轻人爱情观不尽相同,但其研究偏向于数据报告,缺乏对爱情观本质特点的总结。另外,宮武朗子,鈴木信子,松井豊(1996)等从恋爱次数这一种数据的角度入手,发现半数的日本高中学生希望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历多次恋爱,总结出他们把这种履历当成一种人生阅历和积累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先行研究是从中日学生爱情观的各种表现、缺陷以及改变方法等角度来探究,而从语文课本的文章题材、内容等进行的中日对比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论文拟通过分析中日语文教材中关于爱情的文章题材、数量、内容和比例等方面的异同,探究造成其差异的根本原因,即爱情观形成时期的教育体制的异同,并从语文教材这一角度考察爱情教育对两国青少年的影响,最后为我国青少年爱情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上一篇:诗中的梅花形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