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学的唯美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1-10-30

课题来源:自拟

研究价值:唯美主义主张艺术哲学应独立于所有哲学之外,艺术只能以艺术自身的标准来评判。唯美主义突出强调美独立于生活,区别于真和善的独特价值,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唯美主义对中日现代文学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在中国和日本都有很多唯美主义著作。《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唯美主义的代表作,《雪国》充分体现了唯美主义的风格,作者借人物的主观情绪不着痕迹地刻画景物,以清冷的基调让人忘记一切道德的审判,给人一种纯粹的美的享受。《边城》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先生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作品以中国湘西为背景,用朴素温和的手法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湘西的风景美和人性美。这两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无论从艺术形式还是精神内涵层面对中日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定位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唯美主义先是出现在西方,后来慢慢传到中国和日本并且在中日文学中有很好的体现。黎跃进(1998)在《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演变与实绩》提到在日本唯美主义也称耽美主义、耽美派、享乐主义,产生于日本明治末年,兴盛于大正初年。唯美主义成为反对盛极一时的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力量,为结束自然主义的主潮地位摇旗呐喊,终于取而代之,在明治末年、大正初年的几年里,成为日本文坛的主流,在诗歌、戏剧和小说诸领域都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家的笔下透露着伤感颓废的情绪,用恶魔主义的写作模式进行着变态性的描写。韩方方(2010)在《浅谈唯美主义在中国的回响》一文中提出20世纪,唯美主义出现在中国,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唯美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中,有两个视点跃然而出:一是上世纪滥觞于五四时期流行至20年代的唯美思潮。这一次唯美思潮属于精英文化的范畴,在文学领域主要涉及的是唯美主义的美学观念和文学思想。二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 “唯美的颓废的共鸣”。这一潮流关注唯美主义者的生活实践,或是生活中的唯美情趣。唯美者的生活实践与大众审美产生了共鸣,从而引发了对唯美主义的新的思考。

中日对唯美主义研究很透彻了,但从具体的作品对比研究来看更清楚明了,更适合本科阶段的研究。《雪国》和《边城》两部作品无论是从描写手法还是情感内蕴都很好地体现了唯美主义这一特点。此外,从欧洲传播的“新感觉”的写作方式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创作方法是统一的,因此作品中的暧昧性以及接续助词的逆接运用创造出了一种奇特的美感,构造出一个幽情高尚、深奥微妙的空间。鲁玉菱(2001)在《虚无与唯美的艺术构建-----川端康成<雪国>艺术摭谈》中提出川端康成既继承了日本美的传统, 在表现传统美的方法和技巧上又大量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手法。《雪国》这部作品中呈现出了虚无与唯美的艺术构建,时代背景的大气候和主体上的凄婉因素决定了在否定现实、逃避现世方面, 他的虚空和西方的虚无如出一辙。 胡晓(2013)在《<边城>:一曲美丽而哀愁的牧歌》中提出《边城》“是一首诗, 是二老傩送唱给翠翠的情歌”, 美丽中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哀伤里又蕴含着一种纯洁质朴的美。《边城》中体现出了一种对“美”的追求,沈从文也在《云水》里明确地表示过:“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些! 丑的东西虽不是罪恶, 可是总不能令人愉快。”然而也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美丽的东西却总是令人哀愁。在现有研究中,对于两部作品中蕴含的唯美意识的各自研究较多,而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研究内容:文学中的唯美主义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20世纪初,唯美主义在日本盛行,它强调主观意识和直观感受,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追求一种纯粹的美。20世纪中国也出现了唯美主义,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代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和《边城》这两部作品,它们充分体现了唯美主义的风格,但却各有特点。《雪国》描摹了自然美景, 表现了享乐主义,。其中“ 江户情调” 是川端康成唯美作品的独立特征, 也是日本唯美派不同于西欧唯美主义的独立特征。而《边城》是沈从文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它蕴含着一种哀伤而隽永的美,这其中美与悲的对立统一让人们能够对人性人情的美好与衰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感悟。本文将两部作品中风景、人物以及情节中蕴含的唯美意识进行比较研究,着重从两部作品的唯美的悲剧来探究其艺术价值。


上一篇:中日同形义词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