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命题:
本课题以日本近代平民女性为研究对象,基于日本近代铁路发展视角,探究日本近代铁路在对传统社会进行解构与重塑的同时,如何影响女性对日本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参与。
(2)研究目的:
历史不是断裂的而是线性延续着的。探求当代社会,知其然;求索过往种种,知其所以然。当代日本女性的生活现状不仅是当代社会状况的映射,同样也与过去的历史种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同样也是日本女性的一个新的起点。以日本近代铁路的发展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先行研究、整理相关理论的前提下探究其之于女性的影响,在避免社会科学研究中“女性角色失语”的同时,通过探索近代文学作品中列车上女性的整体风貌,来展现日本近代进程中和铁路建设背景下,平民女性的整体生活状况与时代的联系。
(3)研究意义:
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公共空间。因此铁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对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权力关系、阶层结构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探求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日本平民女性和铁路之间关系,把女性史与铁道史相结合,通过跨领域的比较研究开拓研究视野,为今后研究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就本课题研究而论,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日本近代铁路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此类研究包括日本近代铁路的发展建设史,铁路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和文化现象。
通过知网搜索,共有数篇学术期刊论文涉及此类研究。其中,李征对夏目漱石《三四郎》中火车所代表的速度与现代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火车代表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对于常人精神世界的冲击以及相应的精神世界主体性的重新建构(2010);朱一飞基于芥川龙之介的《蜜柑》对火车象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的火车的车厢是一种个人身份的体现,权利等级的划分(2018);王尔晴、陈涛在《双重形塑:早期火车电影、铁路空间和镍币影院中的女性》(2016)中阐释火车电影对女性形象塑造和女性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等等。
除以上论文研究成果外,张杰在《火车的文化政治学》(2018)一书中探讨了铁路和火车如何改变了个体的时空观念,探索它如何在时间观念、户外旅游、公共道德与规范、等级结构等方面塑造了新的社会环境。
第二,对日本近世和近代女性生活状况的理论研究。此类研究成果包括对日本近世平民女性的地位进行梳理;明治维新之后,明治、大正时期平民女性的新发展、新变化的梳理等等。
通过知网搜索,共有十余篇学术期刊论文涉及此类研究。其中,李劲松、董世奎在《浅谈江户时代日本女性的婚姻与爱情》(2012)中,以电影《山樱》为例,对日本女性形象解读;高锐玲《明治时期以前日本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权利》(2016)从财产继承,婚姻关系两个方面探讨明治时期以前日本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权利;张淑英的《日本明治初期的女子教育》(2014)从明治时期全体国民子弟男女平等就学等角度阐述女子教育发生的历史性的变化等;王聪在《近世到近代日本女性家庭角色演变的原因考查》(2016)指出日本女性的家庭角色由近世的"顺妻"、"孝媳",演变为近代教育子女的"贤母"等等。
除论文相关研究成果外,汤丽在《日本近世平民女性的地位研究》(2015)一书中对日本近世平民女性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文化地位的实证研究做了介绍和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的铁路发展史以及日本近代女性整体风貌两个方面:
第一,对日本近代铁路的研究。原田勝正在《汽車から電車へ 社会史的観察》(1995)、《鉄道と近代化》(1998)和《明治鉄道物語 》(2010) 等著作中梳理了日本近代以来日本铁道的总体发展状况;斯蒂文·J 埃里克森也在《汽笛的声音——日本明治时代的铁路与国家》(2010)中对明治时期的铁路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指出铁路不仅在明治时代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处于中心的地位,对于那个时代工业政策和官僚政治的兴起、国家—企业关系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第二,对日本近世和近代女性生活状况的理论研究。与此相关的研究包括:脇田晴子、林铃子、永原和子编著的《日本女性史》(1987)以女性的观点重新审视历史;井上清的《日本女性史》(1948)则针对江户初期、后期不同阶段,展示了女性的政治、社会、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风貌。関民子在《江戸後期の女性たち》(1980)在结构上解析了江户幕藩制度与女性思想的形成等等。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就国内研究而言,有关日本女性时代特点以及变化研究较为充分,而系统性、理论性的学术性著作较少;国内对于日本铁道的研究集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对日本现代铁道的设备标准、技术发展和相关机构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与研究,而有关日本铁道发展史的研究颇少,仅有宏观的介绍以及现代的相关发展状况,没有针对具体阶段的考察。
就国外研究而言,针对铁路发展的研究较多,针对女性的发展的研究也不少,但是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的外文文献几近没有。
综上,相较以往单独对日本铁道或是日本女性进行的研究,本课题选取研究视角——从日本近代铁道的发展看女性的变化,是一大创新之处。通过本课题的分析研究,探求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日本平民女性和铁路之间关系,把女性史与铁道史相结合,通过跨领域的比较研究开拓研究视野,为今后研究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基于日本近代铁路发展视角,以日本近代平民女性为研究对象,探究日本近代铁路的发展对于平民女性的影响。
(2)总体框架: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建立历史性的关照,考察日本近代铁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首先,就日本近代铁路历史渊源进行分析考察;其次,结合火车车厢等级、联结地方与大都市等特点来探究相关的社会影响:整合社会,缔造国家市场;推动现代化社会转向;城乡地理距离相对缩短 ;产业结构变迁 ;生活出行便利化、自由化;旅游娱乐、社会观念变化。
第二,日本女性由近世过渡到近代过程中的相关变化。首先,概括传统社会中女性经济社会面貌变化的总体状况如男尊女卑,良妻贤母的社会观念、女性封建礼教教化,女寺子屋初级教育;其次,选取相关历史事件、数据或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分析,体现女性的具体变化。以明治时代女性生活中教育相对普及、个人财务相对独立等现代特征对传统社会的解构、社会观念新的变化、对以良妻贤母为代表的社会伦理的挑战。
第三,在以上分析和考察的基础上,综合、系统地考察铁道与女性间的关系及其对后世的作用与影响。首先,综合、系统地考察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次,结合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分析,考察二者之间的现实联系。
1.公共空间与性别平等
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新的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实际上冲击了男女士农工商的社会分类和等级。男女、士农工商不被加以区分的出现在同一空间,大规模运输的交通工具将各种身份、地位、性格、举止、习俗及不同着装风格的人集中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常态。在这种常态下,男尊女卑的社会伦理被重新审视。虽然乘车价格的差异使得社会等级差异与隔离仍然存在,男女隔离并不具有操作性的条件下,人们被不分职业、性别的置于相近的座位,脱离了男性支配和传统社会规范的女性一定程度上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2.现实空间与社会地位
火车塑造一个空间的同时也在冲击着现实的空间。从乡村到城市,从地方到大都会,空间的地理距离因为火车的速度而急剧缩短。空间距离的缩短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城市的机遇广泛地辐射到乡村、地方。随着火车向前的近代化,城市工商业蓬勃发展。在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双重低下的情况下,女性接触到数量、种类繁多的就业机会,高质全面的教育机会。个人财务独立、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成为了女性社会地位提升的大前提。
3.时间标准与社会理念
随着火车向前的,还有对于时间的概念具体化、标准化。这里的时间不只是单纯的班车时刻表,更象征着一整套现代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制度的实施并且逐渐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而现代管理理念与制度的实施正是对传统的心理与精神状态的影响、重塑,是对旧有社会秩序的否定与冲击。此种背景下,一切被视为理之必然的传统观念自然而然的被置于怀疑、重新审视的位置之上。“良妻贤母”的家庭观念等一系列父权制理念的动摇的结果,就是整体对女性控制的减弱,女性社会形象重塑的机遇来临。
4.旅游消费与文化平等
铁路和火车本身,产生了作为消费者的旅客与旅游文化。旅行娱乐不再只针对少数贵族或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而适用于所有的人群。不仅作家为了创作而进行身体上的移动,普通人也把可以空间转换作为一种手段来改变自我的心境、视野、社会形象或阶级地位。在一个充满变化、具有极强可塑性的社会里,女性同样获得了自由便利的空间和身体自由移动的可能,并将之作为自我完善和人生转折的促进因素。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性别共同享有着消费上的、娱乐上的、文化上的平等。
(3)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日本近代铁路的发展对女性具体影响的体现。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虽然日本近代铁路以及女性史的文献资料相对齐全。但二者相关关系的研究偏少,可用于参考的资料不够充分。
第二,无法排除个人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无法确保做到绝对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