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命题:
本课题以小川洋子《冻结的香气》、《怀抱猫咪,与象共泳》等作品为研究对象,以人性两面性要素为切入点,探究小川洋子作品中的生死观。
(2)研究目的及意义:
小川洋子是现代日本文坛占据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人们普遍认为其文学作品前期着重人性阴暗面描写,后期则转变为着重展现人性温暖。然而即使风格发生转变,作品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十分容易被忽略的不变的要素,这些不变的要素体现着作为作家的不变的价值观。挖掘隐藏在前期作品中的积极要素和后期作品中阴暗要素,并对作品体现的生死观加以探讨,能够加深对小川洋子作品的理解,从而呼吁人们在现代生活中重视精神健康、生命意识。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011年,《博士的算数爱情》简体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紧接着《沉默博物馆》译本也于2012年问世。此后,《妊娠日历》、《无名指的标本》、《爱丽丝旅馆》、《冻结的香气》、《怀抱猫咪,与象共泳》等一系列作品相继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作为现代日本新锐女性作家的小川洋子,其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然而,国内与小川洋子作品的文学研究仍少之甚少。以“小川洋子”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搜索,其结果显示,截止2018年,小川洋子及其作品研究的论文期刊不足20篇,其中硕士论文仅5篇,其余皆为报纸期刊发表作品。由此可知,国内对于小川洋子作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介绍小川洋子生平,对某部作品进行解说分析。其中王丽丽《浅析日本女性作家群体——以小川洋子为中心》(2008年)、赵昉《同一经验的两种言说——关于<妊娠日历>与<太阳出世>的解读》(2008年)是从以女性文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黄芳《表现心灵的孤独与距离——小川洋子的小说<无名指的标本>主题分析》(2011年)、汤祯兆《<人质的朗读会>中安妮真身》(2014年)、刘曦《从小川洋子的小说看当代社会家庭教育的困境——以<冻结的香气>为例》(2018年)等作品,或是探究小川洋子某一部作品中的现实意义,或是探究作品与小川洋子本人经历的联系。
第二,小川洋子作品与翻译学、翻译实践相关研究。张馨予在《小川洋子短篇<桐子的失败>翻译实践报告》(2018年)中,基于莫里斯符号学翻译理论对该作品进行了翻译研究。
第三,选取多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作品中共同的文学元素、作品特征、人物形象等。余瑶瑶在《小川洋子的小说研究——以其独特的文学元素为中心》中,选取代表作,围绕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文学元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在小川文学时间构建中所起到的作用(2015年);冯玉璋则整理了小川作品中的怪诞人物形象,对怪诞人物非现实性、执着性、孤独性、无垢性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探究怪诞人物出场的作用(2015年);肖丽彬通过对小川文学世界中“静”的考察,探讨“静”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并对小川洋子自身在“静”中倾注的对小人物、对已逝时光的关心进行解读(2016);《小川洋子作品中人性的改观》中,朱璐瑶着眼于各个时期的小川作品中人物角色从恶意向善意之改观,进一步加深对小川文学的理解。
就本课题研究而论,着眼于小川洋子作品的生死观的研究只有邹继莹的《生和死的意义——读小川洋子<在飞机上难以入睡>有感》(2011年)一文。大多数研究中或多或少会提及生死观,但都没有深入进行探讨。另外,黄夏在发表于文汇报的《黑色童话与现实魔魇》(2011年)中阐述到,小川洋子在《怀抱猫咪,与象共泳》一书中虽然采用了予人温暖的童话式叙事,却暗藏着与初衷截然相反的黑色意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这一观点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在日本,对小川洋子的研究不在少数。小仲信孝《小川洋子》(《从大江到芭娜娜》,1997年)一文中,详细说明了1995年4月为止的小川文学研究史。小仲认为,同时代评论和书评虽然很多,但真正的小川洋子论尚未出现。目前,小川洋子作品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主要以作品中文学元素以及作品特性为主要研究对象。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如下:
中村三春在《小川洋子<安娜日记>——<无名指的标本>、<爱丽丝旅馆>、<怀抱猫咪,与象共泳>等——》(2016年)中提到,所谓文学,就是通过想象和解释,将已死之人和终将逝去之人的心声展示给读者,使其“复活”,传与后世。小川洋子本人也认为,作家必然是站在生者与死者的界限,视角往往是已死之人。
高木佐和子在《文字间死亡的暗香——读小川洋子随笔教材有感》(2017年)一文中也提及全文笼罩着死亡的气息正是小川洋子作品的特征。登场人物悼念已逝之人,为了故人或是为了自己而承继起生命的记忆。死绝不是单纯的令人忌惮厌恶的东西。生者怀抱着对死者的思念,探寻死者的曾经的心愿,对死者的理解甚至比死者在世时更为深刻。
综上,无论国内国外研究,从宏观角度结合各个时期多部作品进行生死观探究的研究颇少,考察前期作品的人性善和后期作品黑暗面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一大创新。通过本课题的分析研究,能够加深对小川作品的理解,进一步带来现实意义,唤起人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以小川洋子的长篇小说《冻结的香气》、《怀抱猫咪,与象共泳》、《爱丽丝旅馆》,以及《他们自在别处》、《妊娠日历》、《眼睑》等短篇小说集为研究对象,探究作品中的生死观及现实意义。
(2)总体框架: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围绕“生”展开探究。挖掘前期以恶意和绝望为主题的代表作品中积极的、“生”的要素;整理生者群像,进行分类对比。
第二,围绕“死”展开探究。考察后期以善意与爱为主题的代表作品中隐藏的消极的、“死”的要素;整理死者群像,进行分类对比。
第三,探究小川生死观与日本文化的联系,作品与时代背景的联系,考察小川作品的现实意义。
(3)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死对生产生的影响,以及生者如何从摆脱死亡的阴影,获得自我救赎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查找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的理论依据有一定难度;与小川洋子相关的国外研究参考资料获取途径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