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中国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民族记忆,散发着浓郁的古文化幽香和乡土气息,凸显先民崇尚儒家伦理道德、耕读文化、追求安宁恬淡的田园生活。但,随着中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传统村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实现高效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传统村落不断消亡,提醒着我们思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日本二战之后,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农村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到城市,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农村面临衰败瓦解的危机。在此背景下,日本民众发起了“自下而上”振兴乡村的造村运动。造村运动倡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效:基本消灭了城乡差别,增加了农民收入,刺激农村多元化消费。因此,探究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方向,可以以日本的造村运动为参考,学习其成功经验,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传统村落不断延续下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日本的造村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日本也被称作造町运动。造村运动的出 发点是以振兴产业为手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振兴逐渐衰败的农村。随着造村运动的发展,其内容扩展到整个生活层面,包括景观与环境的改善、历史建筑的保存、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康与福利事业的发展等。 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是我国的重要问题,传统村落是农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地方缺乏文化资源保护意识,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破旧立新”,致使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个性特征鲜明的古老村落,遭到不同程度毁坏,甚至被整体拆除。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庄由363万个锐减至250万个左右,其中包含大量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因此,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村落现状出发,以日本的造村运动为例,借鉴其有益之处,寻求中国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力求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得活化传统村落,使之在现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