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伴随着我国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人们对于日语语言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法、词汇等,对日本的文学的研究也悄然兴起。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学习一门语言的多数学习者而言,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积累词汇量,而且还能对日本国家的概况,文化等有所了解。但多数学习者却只是阅读了作品,往往忽略了作家本身,甚至毫无了解。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不仅普通民众如此,就连文学家们也好多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每个作家自杀的原因各有不同,有人为情,有人为事业。为了使大家对日本作家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本文以太宰治为代表,通过对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状况、个人信仰、感情历程、相关作品等方面的粗略研究,总结其多次自杀的原因。相信能使人们对于日本作家有更多的了解,能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兴趣,从而阅读他们的作品。希望对于广大学习爱好者有所裨益。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1、焦欣波在《太宰治战后小说的自杀意识》中认为,太宰治小说中的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是由于精神危机,以及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来表达个人式的反抗的最后呼救。
2、张丽晶在《从生死观来浅析日本作家的自杀现象》中认为,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生与死这种以人的能力无法跨越的截然对立的界限变成一个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种美”。
3、陈希我在《太宰治的“生”、“罪”、“死”》中认为,日本人将生的世界视为“秽土”,将死的世界视为“净土”,死是从“秽土”到“净土”。太宰治好像是求死,但似乎也是求生的,甚至很求生,每次自杀,都是因为求生的破灭。
4、谢卫平、解惠杰在《一个自杀者的生存渴望——对太宰治自杀之谜的解读》中认为,太宰治把自己的生命作为手段,以亲手搭起的生死舞台作为支撑,从始至终都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的愿望而不懈地努力着。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太宰治的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状况,个人信仰,感情历程,相关作品等方面的粗略研究,结合大量资料以及前人的先行研究,分别浅析太宰治不同阶段的自杀原因,从而加深人们对太宰治自杀的了解,提高对日本文学的修养。
日语研究中关于单独介绍太宰治自杀的文献较少,而对其作品的分析较多,先行研究资料十分不足。本文阐述了太宰治的文学意义,且重点总结分析了太宰治多次自杀的原因,这是一个日语研究很少涉及的领域,相当具有针对性和研究意义,相信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大学习者学习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