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与人民生活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相呼应的是——人们的法制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自然也得到广泛的关注。
在日本,专门将中日两国的刑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极少,多数是从日本刑法的某个方面着手进行讨论,例如:川端博(1998)对“日本刑法以及刑法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樋笠尭士和樋笠知恵从刑法角度以“患者自己对于安乐死的决定权”为中心展开分析等。在我国,有从死刑角度对比中日刑法的,如:曾赛刚(2008)发表的《中日死刑的立法比较研究》,钱岩(2008)《中日刑法死刑制度及存废问题的比较研究》,以及孙亚静(2012)《中日死刑比较研究》等;裴晶晶(2016),梁堂林、张异(2008),陈家林(2006)以及阎少华(2002)等则从中日法律中有关行贿、受贿的区分入手进行了调查研究。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其他方面对中日刑法展开了分析。
日本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杀害,引发了中日两国舆论的广泛关注。围绕中日两国的刑法(主要是死刑),不少中国人产生了一系列的疑惑和思考,笔者也不例外。可以说,“11.3留日女生遇害案”是本研究的重要契机。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中国与日本同为亚洲强国,且仅一海之隔,在文化内涵、历史传统、人文精神、世风民俗等诸多方面同根同源,甚至一脉相承。中日在法律制度上相互借鉴,取精去糟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两国的刑法进行比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首先,本课题将从中日两国刑法产生的背景着手,并分别研究各自刑法中所蕴含的各国的文化、历史和特色等。
其次,每个国家刑法的发展完善都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这个部分,我会着重研究中日刑法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各自的立法情况。对中日刑法的立法与司法情况进行概括式介绍和梳理。
再次,选择刑法中比较典型的刑罚,死刑。从概念、中日刑法涉及死刑条文数量、适用条件、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另外,借用案例,引用先行研究中的主要观点,探究死刑的未来和发表自己对于目前两国死刑的看法。
最后,根据比较结果对研究进行总结 。并且,立足当前,对我国刑法(主要为死刑)制度的立法完善进行展望。以人之长,补己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这正是本文的宗旨与写作目的所在。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是在中日两国刑法的比较中寻找法制的改革和创新,在深入了解日本刑法制度变革的基础上,为中国刑法制度的完善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