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校体育教育普及化的研究_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研究背景
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是闻名于世的,而日本的学校体育教育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后达到了较为普及的程度。日本在二战前主要以队列、柔道、徒手体操、器械体操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这种集体操练的课程形式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战后日本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改变了原有的军国主义体育,根据民主主义体育的路线制定了新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在注重体力培养的体育教育时期后,21世纪日本再次改革,提倡“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力和运动能力,使之拥有强健的体魄,还要培养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在离开学校后,学生仍然要将自身发展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拥有终身体育的想法和能力。
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情况落后于日本,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教育起步较晚,而且改革前期也因教育政策与我国国情不完全适应导致体育教育走了不少弯路:在五十年代我国形成了三部分结构的学校体育课基本结构,即“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改革开放以后学习了更多国外经验与模式,使得目前的体育课结构处于更为灵活的“流水式”结构,同时体育课的训练形式也是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结合。而目前,我国的体育课上占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更多的是作为主体的角色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生对体育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到目前为止,中国多数研究表示中日学校体育教育都将增强学生身体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作为教学目标,但日本也十分重视学生对体育和生活的态度,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制订相应目标,提倡“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在不同教育目标的影响下,中日两国体育教育的推广效果和普及化程度有所不同,多数学者认为:日本人长期运动的习惯得益于从小的体育教育,他们有着强烈的运动意识和兴趣,而中国学生在体育课程之后接触运动的时间和频率较少,体育意识较薄。因此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仍然有待发展和完善,要想提高普及度就不能让学生的体育意识停留在学校的体育课堂上。
本论文根据上述背景具体研究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异同,并就普及化程度进行对比。
2.研究意义
2020年在东京举行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是日本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这彰显了日本在全世界的体育强国地位和本国对体育运动与建设的强烈热情,当然这与日本长期以来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现如今除了培养世界级别的优秀体育选手外,日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上,学校开设的多样的体育课程和自主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各个年龄层的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而在中国,大多数的运动员都是从小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一直被灌输着注重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文化知识层面的学习则并不被重视。另外,中国学校的教育实践几乎都被知识教育所占用,这就对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造成了最大的限制。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在亚洲是数一数二的体育强国,并且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大改革。在中国有句古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身的体育修养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长期发展,所以各个年龄层的学校体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不同表现来了解普及化的程度,并具体分析异同,从日本的学校教育中针对性的学习和借鉴,提高中国学生整体的体育意识,推动体育教育发展的进一步普及,因此,对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基础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近年来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进程、体育教育的方针、体育课程的种类和时长、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体育文化等进行对比研究。
(2)以足球为具体研究对象,搜集中日两国学校的足球课程安排、足球场地等相关设施建设情况、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现状等资料,完成对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普及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3)从两国体育教育改革内容、体育教育的执行情况和国民与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等方面分析普及化不同的具体原因,对我国体育教育提出适合国情的、能长期发展的相关建议。
2.研究基础
在研究日本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文献中提出,日本着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自主运用所学技能,教学内容也多次改革,最后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种,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中国也同样重视体育教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将体育课程逐渐列为必修,并强制要求学生每周的运动时间,但教学的体育种类与日本相比较少,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性,而由教师作主导角色,使得学生的体育观念较弱。我国的中日两国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研究资料中,有多数学者认为日本更为重视体育课教学,且理论课也占有一定比重,而中国的院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教学大纲也不够适合和完善。
三、研究(或调研)方案和思路(技术路线)
1.研究方案
(1)调查法:本论文需要通过网络搜索、书籍查找等方式收集中国和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2)对比分析法:本论文将日本和中国作为研究对象,所以需要用到比较分析来区别两国学校体育教育普及化的程度,达到对体育教育深入的了解认识。
(3)文献研究法:本论文在前期需要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有关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掌握研究的背景和现状,给论文的后续开展打下基础。
(4)个案分析法:在分析了中日两国整体学校体育教育的差异后,本论文采用个案分析法具体研究足球教育的具体差别以及足球在学生中的普及化程度,从小的方面来体现论文的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和日本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的历史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和教育内容,从而分析体育教育在两国普及程度的差异,并以足球教育为具体案例分析。通过对比,根据日本教育的可取之处对我国体育教育提出适合的建议。
四、 论文框架结构
本论文共有五章构成,具体的框架结构为:
绪论中阐述中日学校体育教育普及化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分析相关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讨本论文使用的相关研究方法。
第一章主要研究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教育普及化的具体异同之处,其中对近年来的改革进程、体育教育的方针、体育课程的种类和时长、学校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章则以足球为具体研究对象,搜集中日两国学校的足球课程安排、足球场等相关设施建设情况、青少年足球训练营等相关资料,分析足球教育在中日学校教育中的异同之处。
第三章以研究得到的中日学校体育教育异同之处为基础,从两国的体育教育改革内容、体育教育的执行情况和国民与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等方面分析中日两国普及化不同的具体原因。
第四章则是从我国体育教育的角度出发,吸取日本学校体育教育的优异之处,对我国体育教育提出适合国情的、能长期发展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