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濑舟》看主人公的满足感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9-29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高濑舟》的创作背景

《高濑舟》是森鸥外1916年(55岁)发表在《中央公论》上的短篇历史小说。通常认为小说中提出了财产观念的“知足”问题和医学上的“安乐死”问题,(在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德川时代),还没有“安乐死”这种说法,所以在这里就先不进行深刻研究)。《高濑舟》的故事看起来很简单,是说在一艘载着重罪犯去孤岛服刑的小船上,杀人犯喜助向看守讲述了自己从此可以在服刑地安全地活着而不必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担心,所感到的轻松喜悦的心情。因为,以前他从未松懈地找工作、做工作,拼死拼活所得的工钱,总是还了债就一文不剩,然后还是靠借债度日;判刑后,他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得到了官府赏给被判远赴孤岛的犯人的二百文钱,这是他从来未曾拥有过的一笔钱财,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听了喜助的话,看守联想到自己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经常要靠妻子的娘家接济,觉得自己和这个犯人也差不多,辛苦得来的工钱也只是“左手进右手出”。看守由此联想到人生应当知足。看看这个犯人你就会知道,人生即使跌落到谷底,也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前提是,不能总是在更高的欲望上“不停地追求”,而应该知道在什么地方停下来。这时看守竟然觉得喜助的头顶上“仿佛放射出一种光辉”来,有一种圣人式的伟大。

(三)《高濑舟》的知足常乐的研究意义

《高濑舟》描述了主人公喜助拥有的悲惨命运,小说中的“喜助”所处的悲惨境遇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它不是个体的悲惨,而是代表了那个时期整个日本社会的贫苦悲惨。但与此同时喜助却拥有一颗如此容易满足快乐的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波澜,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既会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意的时候。人生不会一直那么风顺,所以活着常常就是活一种心态,即“知足常乐”。只要拥有了知足常乐这一心态,不管遇到什么,都无法阻挡你平和生活的步伐。本文主要是以分析主人公这种无欲常乐的心态形成原因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力求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小说中的“喜助”所处的悲惨境遇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但与此同时喜助却拥有一颗如此容易满足快乐的心。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现代生活中,但因为失意郁闷挫折患上心理疾病甚至自杀的人,每年都在上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人生不会一直那么风顺,总会碰到或多或少的波澜,既会有成功的时候也会有失意的时候。所以活着常常就是活一种心态,即“知足常乐”。只要拥有了知足常乐这一心态,不管遇到什么,都无法阻挡你平和生活的步伐。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高濑舟》是森鸥外历史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是100年前日本文豪森鸥外的短篇小说。作者借历史题材,通过塑造喜助这一“善”的化身,表现出了 “知足常乐”这一主题。本文主要是以《高濑舟》这部作品里的主人公“喜助”为中心,通过分析主人公在小说中知足常乐的表现,知足常乐的形成原因以及由财产与欲望带来的深刻反省,将知足常乐这个主题向读者道来。希望能对今天时常面临物质与欲望迷茫的我们,重读这篇近一个世纪之前的作品,同样能够带来启发和感动。

尽管写《高濑舟》的研究资料有很多,但是将论文描写的中心缩到“知足常乐”这一点上进行分析的话,因为在先行研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安乐死的方向比较多,所以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难度比较大。而且又因为知足常乐等词汇是中国道家文化中的常用语,因此研究日本文学资料时,词汇的选择与运用有些难度。

本论文针对《高濑舟》中的“喜助”这一主要人物的“知足常乐”的详细描述,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深刻的体会到《高濑舟》这一部小说中阐述的真正合适的生存法则,在现代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能够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内涵,把握幸福生活的方法。


上一篇:夏目漱石《心》中的自我主义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