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众多周知,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川端康成在其孤独而又复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物哀美”、“幽玄美”、“风雅美”渗透了川端康成的文章,其中“物哀美”更是贯穿了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生涯。物哀中的这个“哀”,并不仅仅是悲哀的意思,更多的是日本人对世间万物的感知感叹。本课题通过研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探究其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及其作品中包含的传统美学特征,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舞台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国外方面,研究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所包含日本传统美学特征的学者有很多,濑良晴子在《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感情表现的描写》中提到川端康成作品中主人公多为深陷于对爱情的深切渴望之中的女性,但其作品却很少有大团圆式的结局,人物因无法得到期望的爱情而陷入深深痛苦之中,因此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往往笼罩着淡淡的忧愁。李雅旬在《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品读“哀”与“美”》中认为川端康成的终极思考就是人生、生死以及生命和美的关系,这些都与川端康成独特的生存体验密切相关。岗本满理子在《关于川端康成的雪国》一文中表示川端康成凄美的语言表达风格与日本文化中的哀美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其作品《雪国》,以凄美的基调对一段爱情故事展开了叙述,内容却以徒劳贯穿全文。
国内方面,对川端康成作品中所包含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进行研究的人更是不在少数。刘伟娜在《谈川端康成文学中的“物哀”理念》一文中探讨了川端康成的“物哀”理念形成的诸多方面因素,“孤儿体验”是“物哀”理念形成内因,“恋爱情结”促使“物哀”进一步发展,对《源氏物语》的喜爱则是“物哀”理念形成的外因。川端康成心中蕴含着太多对人、对世相、对自然物的同情和哀叹,只能通过文字来宣泄心中的悲伤和苦恼,最终促使川端康成确立“物哀”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而程欣欣在《川端康成对日本物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则主要从人情美、自然美、佛教禅宗思想和新感觉派艺术手法几个方面阐述了川端康成作品与物哀文化的关系。正因为川端康成吸收了大量物哀文化中的“哀”,才使得其文学作品中往往具有悲哀、忧愁的色彩。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川端康成文学作品《雪国》《伊豆的舞女》等的研究,深入探讨其作品中包含的传统美学特征“物哀美”。通过研究该课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探究川端康成内心世界以及其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研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探究其作品中包含的传统美学特征,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