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小说改编影视的热潮。小说,由读者阅读,以文字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通过勾勒一个个人物形象进行故事的推进以及描写。而影视则通过一个个画面描写人物形象,比起阅读小说时需要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创的世界而言,影视只需细细品味一个个画面、一句句台词便可理解剧情的推动。也因此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各具特色,以求达到最佳传达效果。那么在小说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主题有何流变、语言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转变、受何种因素制约?这是语用论、文体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拟以《人间失格》的小说文本和影视脚本为例,分析从小说到影视的转换与流变的过程中,文学语言如何转变成视听语言,受何种制约等问题。
国外方面,对文学语言和视听语言进行研究的学者有很多,户坂润在《电影艺术和电影》中认为有科学和艺术不同,是抽象的这种俗说,但是艺术又正是最抽象的东西。并指出作为认知机能乃至认知手段的电影算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同时电影成为了连结其他认知手段的媒介。
国内,对于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也有很多,曾蕾,廖海青在《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中写到:在功能语言学流派内,影响较大的应属Halliday倡导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该学派理论在近50年里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从句法理论,到系统理论,到功能理论,再到系统功能语言学,最后是社会符号学。可以肯定地讲,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由“边缘”语言学成长为“主流”语言学,它既是普通语言学,也是适用语言学。从此可得,研究系统语言学对于此课题的语言特征具有重大意义。黄国文,辛志英在《功能语言学通论》中也写到:系统语言学有一套完整、严格、精密的系统,其中包括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用来描写和解释语言的方法。并指出:同时,作为普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还致力于解决有关语言的和与语言使用有关的问题。因此,也应以此为背景,从语言特色出发,分析小说到影视的转换与流变的过程中,有何语言表达效果的转变,并深入探讨其局限性。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通过对比小说文本和影视脚本语言特征,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结合小说的文学语言和影视的视听语言,并举出《人间失格》的具体例子,来探讨各自的语用效果及局限性,此为论文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以期为语用学、文体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语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