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终身雇用制度的比较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8-16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我们,不得不面临就业的问题。周围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够被国企录用,从此有个安稳人生。然而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选择如此之多,为什么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一点引起了笔者的好奇,想要探求社会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背景。

据调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毕业后愿意选择进国企或者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2012年有新闻报道,哈尔滨三千本科生争当环卫工只是因为环卫工是有编制的工作。这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这么多的人愿意在众多的工作机会当中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进入国企工作真的是大学生们最好的选择吗?真的对年轻人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吗?原来,大部分人都认为进入国企或者有了编制,就可以手中端着一个“铁饭碗”,过着不愁吃穿的稳定生活。人们似乎都觉得进入国企就可以避免被社会淘汰,就可以减轻生活压力,可以在一家企业一做就是一辈子。而且事实上似乎也确实如此。

“铁饭碗”这个词最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使用,用来形容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国企的工作现实。但是,随着“铁饭碗”制度弊端的暴露,国家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今国企员工的福利大大减少,进入国企的难度也大大增加。这些改革让一些人开始对进入国企的想法有些动摇,但这种改变仍然阻止不了大学生想要进入国企的热潮。中国国企的雇用制度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

与中国的这种现象类似,日本有一个常见的词叫做“年功序列”,意思与中文的“论资排辈”差不多,这就说明在日本,“终身雇用制度”仍然很盛行。终身雇用制度,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用习惯 。终身雇用制度与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被称做日本式经营的“三件神器”或“三大支柱”。终身雇用制度不过是对二战后特定时期日本企业雇工惯例的归纳和概括。   

在电视剧《不结婚》中得知,在日本如果不是终身受雇于公司的员工,而是“契约社员”想要贷款买房都不是那么容易,“契约社员”会被认为是工作不稳定、收入不能保证的人群。从电视剧《派遣员的品格》中得知,在企业中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就算是没有了工作能力,只能给公司带来负担,公司依然会让他一直做到退休,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依然会给他很高的敬意。但是派遣员却总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她们做的往往都是复印、买咖啡之类的小事,就算能力出众,想要得到其它职员的尊重和认可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日本的经营》一书指出,终身雇用就是指“无论是在什么规模的日本企业中,劳动者一旦进入某个公司,就相当于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这个公司。公司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都不能将该劳动者解雇,而劳动者也不能随意离开该公司,到其他公司去求职”。

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度,在二战结束以后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并最终在日本社会中得到确立,对日本二战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终身雇用制度也暴露了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可是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善的新的制度来代替它,人们对待“终身雇用制度”的观念也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探索一种新的雇用制度就显得很必要了。

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从现在的社会状况来看中国国企的雇用制度确实要比外企、民营企业或者自主创业等工作环境稳定许多。但是自己真正的实力在国企中却很难得以体现,因为国企中更注重的是论资排辈,而非个人能力。中国国企的雇用制度改革仍然不够彻底,为了更好地促进国企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改革需要进行。

虽是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却有着相同的境遇和变化。所以本文从背景、利弊、改革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将两者作比较,通过归纳总结,揭示出两者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两者不同点明显多于相同点,但两者都是从自己国家特有的文化母体中孕育而成的。所以希望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吸取日本成功的改革经验,对中国国企的雇用制度的改革进行研究考察和对今后的展望,试着寻求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终身雇用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和二战之后的日本得到迅速普及,之后中日两国又都对此种雇用制度做出了改革,但中日两国的终身雇用制度却存在较大差异。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度不仅包括日本国有企业,也包括私人企业,重点在于雇用人员与企业共同发展与生存;中国所谓的“铁饭碗”制度是指进入国企后企业不能轻易解雇员工的现象。日本的终身雇用制度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的终身雇用制度却成为了中国国企经济的发展的阻碍。本文通过分析两国终身雇用制度产生的背景,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中国国企雇用制度的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此次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中日的“终身型”雇用制度的比较分析,从中寻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探究出现这种终身性雇用制度的背景原因,进而分析这种制度在当今社会上的利弊。希望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学习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的国企雇用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本课题的任务是通过总结资料文献引出“国企热”、“编制热”这种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国企或有编制的工作,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类工作是一个不愁吃穿、相当稳定的“铁饭碗”。接着分析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度”,并与中国的国企、事业单位的雇用制度作对比,得出两国的制度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异同点的原因,这是有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而决定的。通过对比分析法,对中日“终身雇用制度”的起源,发展,影响,变革,展望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希望寻找一条适合各自的新雇用制度。

首先,总结先行研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目标,明确本课题中的研究重点。在先行研究中,虽然关于日本终身雇用制度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少有把其和中国的所谓“铁饭碗”般的终身雇用制度来作对比一起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日本终身雇用制的起源、发展到衰落,本文则是将这两种不同的制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之处,并采用利弊分析法,将事实罗列到读者眼前,通过分析各制度在各自国家分别起到的作用,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的影响,对被雇用者的自身产生的影响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从而试着寻求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其次,从中国“国企热; 编制热”这一现象开始论述,探求为什么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要选择国企、编制这条路。从而探求这种有“铁饭碗”之称的工作的产生背景、发展及现状分析出它都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接着,从中国“铁饭碗”这一现象联想到含有相似含义的日本终身雇用制度。其实终身雇用制度也并不能说是完全“终身”,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在雇用方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劳动者一旦进入某个公司,就相当于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这个公司。这种制度在二战后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并最终确立,对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泡沫经济崩溃后,终身雇用制度也走向了衰落。以松下产业为例,由「従業員あっての会社、会社は従業員の雇用を守る」的经营理念到后来的大幅裁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终身雇用制度还适不适合当今的社会。


上一篇:关于中日第二人称的对译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
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