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趣味”比较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8-15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随着交通手段的发达,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异域间的往来费时减少 。大正时期,日本社会掀起了访华热潮。与这种热潮一起诞生的,是日本人的“中国趣味”。1922年,“中国趣味”一词最早出现于当时《中央公论》第1期的“中国趣味的研究”专栏,其登载了5篇与中国相关的文章,之后“中国趣味”这个词开始广为流传。其中,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文坛备受瞩目的大文豪,其中国游记也对当时日本民众的中国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大正时期作家的中国观已经成为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的共同对象,对这一课题加深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西原大輔(2003)在《谷崎潤一郎とオリエンタリズム―大正日本の中国幻想》中以“中国趣味”为突破口,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依托,考察了谷崎润一郎“中国趣味”的诞生、作家所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及谷崎润一郎的两次中国之旅。陈云哲(2010)在《跨界的想象与无界的书写——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中对“中国形象”、“中国趣味”与“东方主义”的内在本质进行了重新解读,并将三者看作具有同构性的整体。冯裕智、孙立春(2015)在《大正时期日本作家访华游记中的江南形象》中总结并概括了大正作家访华游记中江南形象的特点。日本大正时期作家的中国观已经成为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的共同对象,对这一课题加深研究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高洁(2006)在《论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旅行》中分析了作为芥川龙之介中国旅行的成果《中国游记》成为批判焦点的原因,总结了《中国游记》的局限性与先进性。金凌卉(2007)在《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比较——以南京、苏州、庐山和上海为心》中深入分析了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笔下中国形象的差异与作者自身存在的关联。

综观中日两国学者的先行研究,目前单独研究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的访华游记或者对大正作家中国观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这些论文或从二者之一的部分作品进行宏观切入,或只是对二者全部中国游记中体现出的中国观的异同进行解读,或对某位作家的某部中国游记的细节进行分析而缺乏比较色彩。本课题试图以古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中国旅行的微小却极具代表性的侧面——“江南形象”为切入点,分析比较二者笔下的“中国趣味”,从而得出两位作家笔下“江南形象”的异同及原因。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主要介绍谷崎润一郎与芥川龙之介笔下“江南形象”,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总结两位作家笔下“江南形象”的特点,以及对比研究两位作家“中国情趣”的异同,进而分析其原因。在分析比较两位作家“中国趣味”的同时,一窥近代中国的国民性与社会风貌。此外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反向比较在相似题材下两位作家的写作特点的异同及异同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同时通过对作家这一特殊群体中国观的研究上升到对于日本国民中国观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上一篇:浅谈日语多元文化现象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从流行语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