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废、汽车尾气、持续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五分之一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水土流失面积356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174万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重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我国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 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
无可否认,中国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于经济增长的现实需要,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与日俱增,高楼、工厂林立。然而这些建设的背后,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由于中国环境教育的不足、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以及法律制度的缺失,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公众参与的力度不够大,且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已经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从源头上抓起,严把质量关。
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起步比较晚。这也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国土辽阔,环境问题也呈多样化,因地各异。在改革开放之后,政策导向追求经济效益,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一味追求效益的粗放型经济生产模式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不平衡等众多原因,导致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低。近年来在中国的雾霾天气也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人民的健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子孙后代对环境的继承性。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保护环境方面,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提出并在全球普及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意识。欧盟、美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建设较完善,执法力度也较大。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许多新的创意和想法。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寂静的春天》,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
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的道路上其经验和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吸取发达国家过去“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从源头上根治问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西欧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环保产业发展也居世界前列。中国作为一个承载着环保重任的发展中大国很需要学习借鉴发展环保方面的经验。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世界强国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然而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废水、废气等工业有毒物质的随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业活动所排出的有害物质引起了一系列疾病:水俣病(1956年发生在熊本县水俣湾,原因是有机汞导致的水污染)、第二水俣病(1964年发生在新潟县阿贺野川流域,原因与熊本县水俣病相同)、四日市哮喘(1960年~1972年发生在三重县四日市,原因是硫氧化物导致的大气污染)、骨痛病(1910年代~1970年代前半发生在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原因是镉造成的水质污染)。
这些恶性事件的爆发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环境方面的立法与实践活动。继1967年日本环境省颁布的《公害对策基本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基本法》等。此外,日本政府还注重在各年龄段的学生中培养保护环境意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已经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公害先进国到公害防治先进国这一飞跃离不开高素质国民的共同努力,国民较高的环境意识离不开教育。日本国民超前的环境意识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小学生是祖国初升的太阳。儿时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更是尤为重要。日本公民环境意识的提升也离不开政府从小学时期就开始的环境教育。根据国际环境教育宪章中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日本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中,重视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环境的主动关心意识,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判断的能力,使学生确立参与构造良好环境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态度。在注意形成学生丰富感知的同时,使他们能够综合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形成学生对环境的丰富感知,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环境活动的积极性。第一阶段:形成学生对环境的丰富感知。第二阶段:加深学生对于环境的理解。第三阶段:提高学生参与环境活动的积极性。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本课题的任务是通过总结资料文献、搜集分析日本小学教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教材内容以及西欧环保先进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和中国环境质量现状和问题。为中国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总结先行研究。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和目标,明确本课题中的相关内容。日本环境部在1988年的文件记录中正式将环境教育定义为:“加深关于人类与环境之间关联的理解和认识,推进国民具有责任性行动的学习。”通俗地说,环境教育就是为了创造使人类子子孙孙能够继续生存的更好的环境的教育活动。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多面性,日本没有添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教材。日本文部省在20世纪90年代初制定了以教师为对象的《环境教育指导资料》,提出了现行教育中推进环境教育的具体的观点和方法。目前,学校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根据《环境教育指导资料》,将环境教育的内容糅合在各学科的相关的章节之中。
其次,确定用于分析对比不同国家的环境保护发展和环境教育现状。重点分析先行研究中选取的西欧国家作为研究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