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漫画作为文学媒介的一种,和电影、小说等一样,将作者的思想和世界观表达出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在当今社会,漫画越来越被作为一种被广泛关注使用的交流方式,其传播能力与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日本是众所周知的漫画大国,每年产出的漫画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作为日本的重要产业之一,漫画也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漫画在中国仍旧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常常受到误解,被认为是小孩或是御宅族才会看的,仅仅是用作消遣的东西。但是实际上,漫画受众面主要为青少年,其中的思想理念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世界观,而世界的未来正是由他们所创造的。漫画的力量不可小觑。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漫画非常之多,就和小说等一样,漫画作品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对漫画内容进行研究,选取出真正优秀的漫画,使这些也许因为题材另类画风不美而受众面狭窄的漫画,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了解,也可以推荐给青少年供他们选择。
现在,国内大多数青少年所阅读的作品都是所谓的热门作品,而流行的作品未必最优秀,优秀的作品未必能流行。同时国内较大年龄层的人们大多不喜欢当今热门漫画的内容和题材,但他们也不会接触到内容更加深刻的漫画,因此他们才会发出漫画“幼稚”、“肤浅”等言论。这样“跟风”或是由于偏见造成的阅读习惯是不健全的,不值得提倡的。可是现今对漫画内容题材等进行研究的先例并不多,而漫画评论、推荐等文章基本上只在漫画杂志或是一些专业性小众性的期刊杂志上刊登。因此,选取一部优秀的漫画,对其本身的内容以及深刻内涵进行研究论述,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本篇论文特意选取了一篇风格较独特的作品,它并不是流行之作,但却绝对是经典之作。希望能通过这次研究,挖掘漫画家隐藏在作品里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东西,借此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社会文化,也让读者能够更了解漫画这一媒介的意义。当然正如所有文学性作品一般,将其奉为神作与对其不以为然的读者都是存在的,对这部作品所做出的一切研究论述,虽然有前人的先行研究作为支撑,但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片面性和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研究漫画的论文归结为文学性论文的原因了。
本篇论文选取的作品,是日本青年漫画家松本大洋的《恶童》。松本大洋虽然在国内名气不大,但在业界确实是一位风格突出,影响深远的漫画家。他的作品人物都算不上美型,但却让人印象深刻。在内容方面则体现了一种完全超越商业化等束缚的纯粹的表达欲。他的作品文学性较强,有可读性,看完能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这正是我选择他的漫画而不是其它主流商业漫画的原因,也是当今很多漫画所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
松本大洋的作品以平静自然的情节中蕴含着深厚的故事张力而著称,比较为人熟知的作品有《ZERO》、《乒乓》、《花男》等,还有则是本次选取的漫画,《恶童》。《恶童》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漫画,却有着历久弥新的可看性。其中对于城市归属感的刻画,两个恶童小黑与小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主人公之一小白在工业和暴力中不变的诗意与纯真等,能从多种角度引发读者的思考。这部作品还在2006年被改编为动画电影,由曾担任黑客帝国动画版制作监督的Michael L.Arias先生担任导演,并由日本著名动画公司STUDIO 4℃制作,获得业界瞩目。
因为电影的大获成功,《恶童》作为漫画的研究很少,但它作为电影的研究却很多。但是漫画是静止的,且几乎都是黑白的。因此这些先行研究能为本篇论文提供的帮助有限。其它诸如对人物形象、故事内涵的分析等,以及其它有关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归属感等内容的文章,都能作为本篇论文的先行研究提供参考。这些提供帮助及启示意义的先行研究,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恶童》电影的动画场景设计、动画色彩的研究、镜头语言的分析等。《恶童》作为电影的大获成功,STUDIO 4℃的制作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原作的魅力。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李雯娟(2010)《华丽交响乐——浅谈日本影院动画〈恶童〉场景设计》,徐振东(2009)《苹果籽和苹果树——动画电影〈恶童〉解读与分析》, 宋巾英、李子君(2012)《松本大洋的动画作品〈恶童〉分析》等,这些文章都对《恶童》作为电影的手法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本片论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陶睿坤(2013)在《日本电影〈恶童〉人物形象的探析》中,从“宝町的旧相片”、“新时代的来临”和“宝町不再”这三个方面,对《恶童》中的关键人物进行了透彻而独到的分析,有助于更充分地理解人物形象,使宝町的象征意义更加丰满。
三、日本漫画中的表现技法分析。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将漫画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大类来进行研究的。其中, 高月義照(2010),《マンガにおける表現技法の進化 -何がマンガを文芸に成長させたのか》,高橋明彦(2008),《マンガにおける二つの省略》等文章,为漫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出路,使《恶童》这部作品以漫画作为媒介的研究能够进行得更顺利。
四、关于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困境问题的研究等。这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探索本部作品,尤其是这次的研究对象“宝町”的深层次意义。作品寄予在宝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人们对城市归属感产生变化,并探究其中的影响。因此关于这一社会问题的先行研究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轩明飞(2006),《城中村城市化问题困境中的悖论》,朱道才(2009),《城市化问题的争议与诠释》等诸如此类的研究,都有助于笔者对城市化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2.1课题任务
(1)反复看这部作品,将人物形象与每句台词结合在一起,使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抓住画家在画面中的细节表现。
(2)借助先行研究中对人物形象和宝町这座城市的分析,为研究提供思路。
2.2重点研究内容
2.2.1主要人物形象与他对宝町的情感分析
(1)小黑的人物形象及他对宝町的情感变化。小黑是宝町中胡作非为的恶童之一,他早熟而有责任心,洞悉世界黑暗,对生存感到绝望。他称宝町为“我的城市”,他选择用暴力来守卫自己的乌托邦。但在后来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区就是地狱,这里已经是地狱了”。小黑在于小白离开之后,由于失去了长久的平衡,心中的黑暗急剧扩大而近乎妖魔化,似乎代表着城市的急速发展和人们欲望的急速膨胀。
(2)小白的人物形象及他对宝町的情感变化。小白与小黑是相依为命的孤儿,他是另一个恶童。但是人如其名,小白有着近乎纯白的心灵,他单纯得近乎傻气,其实却有着高于任何人的直觉。是小白最先察觉到宝町的变化,他虽然也爱这座城市,却也能放弃对它的执着,他为这座城市感到不安与悲伤:“这一区,燃烧起来就好了......我不要这样的鬼地方。”“如果可以放慢一点就好了......如果可以放慢一点,我小白一定会感到很幸福。”小白梦想中的海边房子,仿佛就是对城市最美好的幻想。这个城市是绝望的,但他还有希望。
(3)黑帮头目铃木的人物形象及他对宝町的情感变化。铃木是对宝町有着最深羁绊的人。他最爱这座城市,也最依赖这座城市。最初在他心中,“这个宝町,拥有很独特的气质。可以说像个童话世界。”但是在入侵者来开发宝町之后,他悲哀地看到这里“已经不是我所喜欢的宝町”,已经成为了一个“冰冷的地方”。他看得透彻,却也最是绝望。他对小黑说:“我知道,这里是不会回复到以前的宝町的了。你还未能接受现实吗?你对这里越有感情,失落感就越重。无论我们如何努力,也阻挡不了时势的巨轮。我们只会是螳臂挡车。就像惊弓之鸟那样。”但是最终他选择死在自己看作孩子般的心腹手下。他选择离开,用最极端的方式。因为“这里太冰冷。这里太狭窄。”在铃木身上看到城市化的冰冷,能使一个深爱它的人失去对它的归属感,感到陌生而绝望。
(4)警察泽田的人物形象及他对宝町的情感变化。泽田是一个冷感的人,不是宝町出生的他冷漠地看着城市的变化。当警察藤村惆怅地说:“我当军装警察的时候,这里还是很有人情味。最近却完全冷却了下来。”泽田却对这种情感无动于衷:“汉穆拉比在建立巴比伦的时候开始,市镇就是冰冷无情的了。”对于他来说,在那里工作都一样,这座城市会变成怎样也与他无关。因为宝町不是他想要守护的东西。他代表着冷静与中立。但后来他在照看了小白一段时间之后,人性中的善与人的情感被很大程度地挖掘出来。他依旧在宝町,哪也没有去,也依旧中立而冷淡,没有过多的情感表达。但正是这样的他,也渐渐地成为了新宝町的一份子,被新宝町接受。
(5)入侵者蛇的人物形象及他对宝町的情感。对于蛇来说,宝町不过是一块未被开发的宝地,是为他提供利益的来源。他无疑是开发宝町的推动者,但那些都是从心底的私欲发出来的。蛇对这座城市没有爱,没有归属感,宝町只不过是他手里的一块肥肉而已。他靠着物质欲望和新世界的秩序而来,要改造宝町,也摧毁了人们所熟悉的家园。城市的发展是时势洪流,没有任何个人或集体可以改变。所以即使最后蛇死在了木村的枪下,宝町也是回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