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男女性用语的日译汉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8-04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在世界各国的语言中,普遍存在依性别而选择使用交际语言的现象,特别是在口语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如果使用不当,则会被认为是“娘娘腔”或是“男人婆”。这就涉及到所谓的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区别使用问题。显而易见,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是因性别原因而形成的语言上的差别。一般而言,男性用语较为粗犷随意,女性用语则较为温柔和缓。在世界各种语言中,日语可谓男女性用语差异较大的语言之一,其差异表现也较为复杂。

廖明珠在2011年的1月的《科教导刊》中发表的名为《浅谈日语中男女性语言的差异》一文中指出,日语中构成男女性用语明显差异的主要根源可以归结为社会制度、男女地位、性格差异等因素。众所周知,古代的日本封建制度统治极其漫长。从飞鸟时代(6世纪末~710)的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一直到江户时代的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康下令锁国为止,在这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性一直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因而男性在语言、行为、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绝对的优势,而女性则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应该温婉贤淑,相夫教子,在语言方面更不可粗俗。并且,邢媛媛在2012年6月的《现代企业教育》中发表的《浅析日语中存在的性别差异》一文中也认为,由于长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女性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怯懦与自卑,体现在语言方面也会愈加恭顺。在日本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下,男性倾向于把自己打扮成强者,甚至有时也会故意使用一些粗鲁的词语以体现其自身的强势与果敢,而女性则恰恰相反,她们天生会认同自己是弱者,柔弱与温顺是女性的代名词,表现在语言上则应委婉含蓄,以体现自身的女人味。

在当今的日本,男女性用语已不像古代封建制度时期那般严格区别,甚至有些女性也会使用男性用语以体现自身强硬的“女汉子”的一面,王景芳、刘汉庆发表在2005年11月第11卷第6期的《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中的《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用语词汇方面的差异》以及刘占和在2010年2月发表在《长春教育学院学报》中的《日语语言中男女用语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中都一致认为,在人称代词、感叹词、助词等方面,男女性用语依旧存在很大差别,并且早已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日语中,男性用语讲究明快简洁,而女性用语则讲究柔美恭敬。通过先行研究不难看出,不管是古代日语还是现代日语,女性用语中使用敬语的情况都较多。在日语中,通过一个人的说话方式便可很容易地了解其性格特征。举例来说,在日语中感叹词不仅仅能表现说话人的语气,还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说话人的心情和性格特点。在日语中,感叹词的使用就有着强烈的性别之分,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感叹词差别明显,如果不慎误用,会给听者带来困扰,甚至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文学作品不乏通过对语言的描绘而获得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效果的实例。比如,仅仅通过一个男性口语中自称“僕”或是“俺”,就便可大致了解此男子的性格是温柔还是火爆;同样是“僕”,如果是女子用来自称,则会表明此女性形象是豪放的,像个假小子。这些细微的差别在日语中司空见惯。

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对应恰当的语言来表明这一现象。中国虽然也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与日本有些相似,但是现代汉语中男女性用语的差异却并非十分明显,这和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权运动兴起,中国受其影响颇深,女性不断寻求平等,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上,甚至是在语言行为上都极力要求和男性保持一致的诉求不无关系。陈玉侠在2010年2月第31卷第2期的《赤峰学院学报》中发表的名为《略论文革时期的女性》一文中描述道:文革那段非常时期,在人称上无论男女尊卑一律相互称为“同志”。在男女平权活动如火如荼的时期,模糊性别也不足为奇。因此到现在,现代汉语中也极少将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彻底划清。虽然汉语经过简化,学习起来更加方便,交流起来更加便捷,但是,相应的涉及到中日性别用语时的对译工作难度却无形中被增加。汉语性别用语中缺少与日语对应的词汇,若想像日语那样通过性别语言在细节处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要规避使用生僻或晦涩的古称呼语,其难度不言而喻。现代汉语中能体现男女性特点的用语甚少。虽在网络用语中也有自称“本大爷”“老娘”等现象,但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如何对日语中的男女性用语予以得体、自然的翻译,使之恰到好处地符合人物性别和性格特征,同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始终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棘手问题。

基于对先行研究的分析,本文将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等方面论述日语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的区别,通过对先行研究及日译汉作品的分析与研究,理解日语中男女性用语的差异。另外,通过阅读日本著名小说,例如夏目漱石的《哥儿》等的不同译本,了解不同译者对于男女性用语翻译的不同处理方法,对日语中因性别不同所造成的用语差异进行分类整理,并从中探寻男女性用语的日译汉规律,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日男女性用语的差异。为性别用语的日译汉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通过对先行研究的梳理,初步找出日语中男女性用语的主要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类归纳。通过对著名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性别用语的例句分析,探讨其日译汉的规律,进而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日男女性用语的差异。

本课题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日语中男女性用语差异的类别

1)人称代词。日语中男女性用语在人称代词使用方面可谓区别严格,且使用频率高。通过称谓语的使用,就可以初步了解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此类翻译须根据文章的语境和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增译或补译。本论文将通过大量的例句佐证并探讨日语称谓语的翻译规律。

2) 终助词。男性用语的终助词一般表现的较为强硬,甚至有的时会有些粗鲁,而女性用语则会舒缓温柔许多,并且使用敬语的情况也较多。日语中男性专享的终助词是男性豪放果断特征的体现,而汉语中很少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因此翻译成中文时经常被做省略处理。而日语中女性用语终助词则恰好是女性温柔恭顺的体现。在女性特有的终助词翻译方面,汉语经常以在句尾用“啦”“耶”“了啦”等语气词做翻译处理,用以体现女性话语特有的柔婉特点。

3)感叹词。日语中感叹词中清晰地划分为招呼用语、附和、应答用语、情绪用语等。较之日语,汉语感叹词的用法相对较少,对此要根据文章的具体语境予以翻译,有时也会借用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表达感叹之意。

4)接续词。日语中体现在男性接续词的使用方面并无明显特点女性为表达委婉、温柔的特征往往会较多使用接头词或美化语。翻译时有必要适当采用增译或补译的技巧。

总之,在对性别用语的翻译时,既要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人物依性别而持有的性格特点,又要规避张冠李戴,翻译成男生女调的感觉或是将大和抚子式的女性翻译成市井小民的腔调。


上一篇:作家毛丹青的随笔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