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从1935年开始连载,1948年出版单行本。作品讲述的是男主人公岛村从东京来到雪国,与当艺妓的驹子相遇,进而碰撞出爱的火花,使驹子深深的爱上了他,但岛村常常想着在火车上偶遇的另一女子叶子。岛村是一个依靠祖上的遗产,生活悠闲,对音乐舞蹈有一点知识的无所事事之人,他对驹子的爱并不完全投入,而是表现出一种“虚无”的态度,但存在爱情生活上的这种“虚无”态度与驹子在爱情、工作和生活上的认真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家把日本传统的文学创作方法与西方“感觉派”“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细腻地刻画出驹子和叶子这两位各具独立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尽情地赞美了女性美。弘扬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美学思想,创作出独具特点的川端文学,从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品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美感觉,进而令读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极具日本民族特点的表现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好评。
昭和三十年代川端的作品不断被翻译并介绍到了国外。1957年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塞丹施蒂翻译的英译版《雪国》在美国出版。195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30届国际笔会大会上被授予歌德奖章,借以表彰他“创造出了一个日式美境般的美丽奇特的世界”。1960年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军官级勋章。进而在昭和四十三年即1968年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诺贝尔奖的获奖辞这样说道“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在表达了道德性和理论性的文化意识之上,还搭建了一座沟通东西方的精神桥梁。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此后,《雪国》更是形成一热潮,至今已经被翻译成了27种语言,发行2500万册。
不能忽视的是,《雪国》以日本式的美感征服了价值观世界观相差巨大的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读者。作为饱含民族特色而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的经典文学作品,以《雪国》为对象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以中国为例,中国对于《雪国》的研究最多,争议也最大。1981年《雪国》的中文译本出版,此后围绕《雪国》的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从开始的部分人物角色问题的争论到后来慢慢研究的深入对于其思想艺术造诣的肯定,我国文学发展与进步也不断改变着人们对于《雪国》的欣赏乃至研究的视角。通过查阅相关的先行研究总结得知,目前为止,关于《雪国》的论文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一、人物论。对于作品中的人物,驹子、叶子、岛村甚至是一句话都没说的行男进行研究分析。特别是以两位女性角色的特质和岛村矛盾的性格为重点进行的分析,此类论文是最多的。
二、描写论。对作品中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隐藏其中的更深层次含义的反复推敲。特别是对于作品中随处可寻的“抒情式的咏叹”。此外,也有不少论文把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是如何衬托两位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的。
三、写作手法的研究。《雪国》这部作品,将以上两种论文中的人物描写及自然景物描绘紧密结合作为特点,又将欧洲传入的“新感觉”的写作方式与传统的日本文学写作方式相结合,再通过文章的“暧昧性”以及副词、逆接助词的运用,创造出不同寻常的美感,筑成一个幽静玄妙的空间。
四、将《雪国》中创造出的玄幻的美好世界,即非现实的世界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且,通过与中国作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西方的同类文章的比较,从而探寻《雪国》中的日本特色。其结论是,包括《雪国》在内的大多数日本文学作品,大概都是描绘男主角带着现实生活的疲惫感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邂逅美丽女子得到了精神上的治愈,而后再次返回现实世界的内容。此类作品通常确少社会性,是一种极为个人的思想产物。这样的作家在欧洲基本都难以成为一流作家,但在日本不知为何几乎都成了一流作家。究其原因,是由于日本急于追求“文明开化”,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压力很大,从而涌现出大量的一生不断寻求桃花源的主人公们。
五、研究的关键放在了比较《雪国》与《源氏物语》的相同部分。认为岛村坐火车来到雪国的行为与《源氏物语》中“宇治十帖”的主人公薰从都向宇治去的行为很相似。此外,岛村通过“徒劳”来强调爱的纯粹性的做法也和光源氏的价值观也被看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驹子的肉体美和叶子的精神美,这二者分开对照的描写也与《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几近相同。而《雪国》中川端康成将自然的咏叹与人物咏叹相统一,这一手法也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遗迹。
六、关于《雪国》的海外评价的研究。这一论点是从比较文学的立场出发从而分析《雪国》中的特质。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诗人开始模仿日本的俳句,将《雪国》的文体与这些诗人们的作品做比较思考。还将喜欢运用人物的几个人生场面和小道具来表现悲剧场面的俄罗斯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作品以及情感细腻文体优雅的英国女性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与《雪国》一同做比较。
综上所述,对于《雪国》的研究不断再突破,也不断地再有新的角度。而《雪国》这一作品不论是日本国内还是国外,无论道德观还是价值观都得到了肯定与赞赏,这样的一个日本式的爱情故事究竟是如何做到“搭建了精神之桥”,取得广泛的认同与赞许的呢?概括其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作品本身所散发出的独特美感,文中无处不在的美的气氛、美的追求,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异样的美,这样极具民族色彩的美让作品超越国家地域的界限,成为了其广泛被接受赢得满堂彩的关键。而把《雪国》中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带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美感分别拿出来,通过与原文以及文化、时代背景的结合,更为清晰更为具体的呈献给大家,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日本文学中的独特美以及日本文化,这便是我这篇论文的意义与目的。同时,也希望通过对于《雪国》这样一篇经典文学成功原因的分析为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的传播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