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就国内关于日本家庭伦理观的相关研究作如下梳理:
(一)家庭伦理观念相关概念研究:徐扬杰(2012)做了如下定义:“所谓家庭,就其一般性的特征说来,是以特定的婚姻形态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形式。”俞荣根(1992)在论及"伦理"之实质时这样说:"伦理一词,是指古代宗法社会中的血缘家族为基础的人伦尊卑等级秩序,亦称伦常,即人伦道德"。陈晓明(2018)提出,从家庭观的嬗变中可以发现,日本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从较小领域来讲,促进了 家庭观的创新和变革,使社会家庭体系发生了转变。从更大领域而言,其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崇尚男女平等,使女性在 家庭观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现实意义在于对传统 家庭观的摒弃,对新式家庭观的积极推进。
(二)日本家庭模式研究:张小苑,姜凌(2012)提出,产生于高速成长期的日本战后幸福家庭模式在随后的时期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实现,并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但以经济不断增长为存在基础的这一模式,在经济面临困难时,就开始部分地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而依附于其上的每一个个体也面临着不知何去何从的困难局面。任子扬(2016)提出,日本现代家庭制度的变迁同人的现代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人们在促成现代化制度和机构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社会组织中内含的规范也逐渐与个人人格相互融合,通过人们自己的态度、价值、行为来表现这些规范。之所以日本能在二战失败后的几十年中取得令人惊叹的飞跃,离不开国民对现代制度和规范的遵从。从现代家庭制度而言,日本是在强制性和趋同性的特征下,与社会现代化同步进行。这也为之后现代民主化国家建立提供了稳固的基础。伴随着高度增长的经济,追求自由和幸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建立家庭的基本价值标准,日本的家庭制度也不得不跟随人们的观念、意识的改变而重新塑造。
(三)不伦现象的研究:窦林娟(2007)指出,日本的不伦现象的成因源自其历史、社会环境、法律、日本企业模式。庞艳(2009)进一步指出,日本社会的不伦作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冲突被广泛接受,是日本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转型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如下三个方面:天川潤次郎(1968)从史学角度从日本女性的社会性别分工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迁两个角度论述了资本主义精神起源论争中的人道主义理想。川崎矜子(2000)从文化学角度指出西洋文化的新思潮对日本传统家庭造成的冲击是巨大的。但随着文化的浸透,又很好地与日本传统家庭观融合。同时,来日妇人宣讲师救济了一批深受丈夫虐待与社会压抑痛苦的女性,提高了她们的自我认同,使之成为了日本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安川悦子(1989)从日本家庭模式角度指出日本核心家庭正面临与第一次解体同等意义上的解体,妇女普遍地参加社会劳动会使家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此外,还有美国学者R .林达福斯(2004)从日本的社会环境,新的家庭模式及行为方式的传播,论证了日本的家庭模式,得出传统的家庭角色期不断受到来自劳动力市场变化、教育体制、消费取向和女性对更为适合她们的婚姻模式的期待与追求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只能减缓家庭行为变化的速度这一结论。并预言特别是女性 ,正在抛弃日本的传统婚姻模式, 独身和同居现象还继续增多。
《宛如阿修罗》相关研究
国内有关于该作品的专项研究基本没有,关于作者向田邦子的研究主要为:向田邦子笔下的父亲形象研究,其代表研究为王雪梅(2009)以父亲形象为切入点,提出向田邦子笔下的父亲形象极有昭和典型市井庶民的中产阶级男性的代表性,她的小说极度还原了昭和初期的风貌。其次是向田邦子作品中的生态寓意,代表性研究为牟海晶(2018)⽤⽣态⼥性主义⽂学批评理论对向⽥邦⼦的中晚期作品进⾏双重解读,揭示作品中的⽣态⼥性主义思想及作家的⽣态审美情趣。
日本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人物形象和昭和年代的家庭构造这两方面。前者的代表性研究为:高橋行徳(2011)提出,母亲富士容忍父亲出轨的原因是:承认自己不再具有女性魅力和对自己没有生出儿子的“补偿”。后者的代表性研究为:徐蕊(2010)中通过探究日本昭和年代特有的家的构造,提出家庭不仅仅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场所,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制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