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川久保玲在当今时尚界的以前卫、大胆和区别于西方传统的制衣理念而备受关注和讨论。国内外的研究通常围绕川久保玲的“破坏”和“反抗”这两点进行,且通过川久保玲 “创造”的规则、商业模式和其本人的性格特点进行研究。
纽约时装学院社会学教授——川村由仁夜(Yuniya Kawamura),在其所著的《巴黎时尚界的日本浪潮》中,系统的阐释了巴黎时装界的发展体系,以及日本设计师是如何进入这个领域的,以及日本设计师对西方时装界的影响。她将“时尚”放入文化生成视角的社会形态学以及文化艺术的社会形态学这两个框架当中来进行考察。文化视角的产生始于“文化课题的生成涉及社会协作,集体活动以及社会团体这一假设,且它强调的是在只在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的过程中所用到的社会安排,而这些社会安排又会对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元素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影响。
前《ELLE JAPAN》总编辑,南谷绘里子(Eriko Minamitani),在她所著的《THE STUDY OF COMME des GARÇONS》中,充分阐述了川久保玲打算“创造”什么,鉴证川久保玲的“创造”行为和“破坏行为”这一对表里一体的关系。在“非日本”的部分,南谷绘里子也通过性别意识、性别平等、超越的性别和朋克精神等方面描绘出了川久保玲在思想方面与日本传统思想截然相反的现代意识。她表示,社会制度所形成的性别印象不仅限于女性,其实无论男女,都受到性别的束缚。温存在社会性别观念和习性中的女性性质和男性性质,如果能够拆除这些框架,就能释放出封闭已久的没有污垢的性。性的解放在于两性的同时解放,透过这种全生理性别的解放,新鲜的个性才能够释出,从而打破服装制作上区分性别的桎梏。
日本哲学家,大古大学教授、大阪大学名誉教授鹫田清一(Washida Kiyokazu),在他所著的《古怪的身体 时尚是什么》一书中,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了时尚和身体以及和自我认知的关系。其中也暗含了个性的自由,阶级的平等,和自我意识的惶恐等内容。这本书是一个哲学家对时尚的观察。当中虽然有对川久保玲、山本耀司服装的详细叙述,但是却不仅限于时尚的层面。鹫田先生在书中通过时尚,具体分析了“自己”的身体和“自己”本身。
国内学者,湖北美术学院温馨教授主要从《颠覆与融合——川久保玲的服装设计哲学》一文中渗透出的川久保玲作品中的东方哲学文化,民族主义对其作品中的后现代思想的表现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当代中国设计师在湖南中西两方文化交融在服装设计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和指导。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女子学院服装设计系讲师李艺则是通过《黑色解码一一川久保玲服装色彩的美学诠释》一文,介绍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黑色的理解。徐舒靓的《浅析川久保玲的解构理念》和赵巾慈的《“解构主义”为何备受偏爱》中都提到了解构主义同东方美学,日本美学之间的联系;也与西方主流的,同时与解构主义相对的“结构主义”之间进行了对比。也通过列举与川久保玲同期设计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三个人对于时装的不同解读,丰满了大众眼中日本设计师的形象。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永垒教授,在《日本美学与解构主义思维——对川久保玲设计的影响》一文中通过日本传统文化中以“破”为美的传统美学,和在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的共同点为基础,研究这二者对川久保玲设计的影响。
从以上先行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川久保玲的研究主要都是从单一角度解读她的作品,而本文主要想通过文化的角度,研究川久保玲在“解构主义先锋”,“时尚颠覆者”“另类”,“反叛”外衣下的东方灵魂,了解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对川久保玲的影响及其在作品中的呈现。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以川久保玲为研究对象,从她身上的“日本的”和“非日本的”两方面,研究当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史背景对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设计师及其创作方面的影响。了解这一代日本设计师在未来,以时装为表现形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方面的影响,对于文化交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