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民族气质、民族情感、民族个性,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宝贵的无形文化财富。此外作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惜。其中,昆曲和能乐作为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1年同年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同样是东方戏剧的杰出代表,同样拥有最为长久的艺术生命,但是在中日两国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之下,昆曲和能乐在自身的戏曲特色方面,不断创新和对外交流经历,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保护和支持程度上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轨迹。昆曲和能乐存在着种种同根异花的联系与区别,作为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相互学习借鉴,但又不可相互替代。
中日两国关于能乐和昆曲的研究成果比较显著,作为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岩波书店1987年出版的《能·狂言》的第一部《能乐的历史》,日本法政大学的能乐研究所的能乐研究期刊每年登载的《能界の展望》,李玲的论文《古典日本之象征——能乐》,张哲俊的论文《世界戏剧中的日本能乐》,2010年奈良部和美的《歌舞伎、能乐,文乐的最新动向》,谢玉峰教授的论文《“非遗”十年,昆曲摆脱困境否?》,周凯和田瑞敏的论文《从“昆曲传承计划”看“非遗”戏曲的保护和传承》,钱永平的论文《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翁敏华的论文《中日古典戏剧形态比较——以昆曲与能乐为主要对象》,彭吉象的论文《中国戏曲与日本能乐美学特征比较略论》,冯彤的论文《中国の無形文化財の保護に対する―考察》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作为中日两国的骄傲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昆曲和能乐的保护传承至关重要。此外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倍受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工作刻不容缓。鉴于日本较早形成较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传统,在推动能乐的发展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了我国昆曲更美好的明天,有必要向日本学习。通过能乐和昆曲各方面的对比研究,结合昆曲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的实际国情,引发启示,从相关方面着手积极地借鉴,走出昆曲保护传承发展的特色之路。在更深远的层次上,呼吁全人类在关注世界上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进行各国各遗产的保护发展的心得交流,经验分享,针对性地汲取适合的对策,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另外,希望通过完成论文的过程加深对能乐和昆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认识,初步了解两种戏剧的异同,分享自己的启示和意见。同时掌握本科生论文的基本要求,写作流程,写作规范,试图养成严谨客观的治学态度,为开展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写作方法我将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尊重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来完成论文。首先确定论文的选题,利用调查法,有目的、有主次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利用学校图书馆提供的网络学术资源下载相关文献,借阅图书馆的馆藏资料,拜托日本留学同学传送日文原版资料等。主要收集与能乐、昆曲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的资料,两者戏曲形式特色以及各方面对比研究的资料,中日两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的资料等。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手头的资料,对文献进行相关性归类和分析,结合客观历史事件,两国的实际国情和文化传统,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借鉴日本经验时,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提出对昆曲发展的启示,并论述自己的意见。论文中还将插入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相关白皮书和保护法的原文或表格,增加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