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词源角度,“胸”分别来自于「む」(身)和「ね」(根),表示人体的主要部,即身体的根本。在现代日语中,“胸”的惯用句多用来表示说话者的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具有抽象性。因此,只从传统语言学的角度解释和理解惯用句的意义对于外国日语学习者可谓是一个难点。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身体部位相关的惯用句研究颇多,但对“胸”的惯用句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空缺。现将相关国内国外研究总结如下:
国外研究状况
石田プリシラ(1999)以“目”、“耳”、“鼻”等构成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法上的固定性,考察动词惯用句的惯用性,并提出了客观分析惯用句的方法。上条由实和富所谅子(2004)以日语中[肩]、「胸」、「脇」、「背」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基于冲裕子(2003)的比喻分类,考察了这些身体部位在暗喻表达中的喻体,从而推断出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但十分笼统。这些研究都是从传统的角度研究日语惯用句的惯用性。
但有些学者则从语言学视角来进行认知过程以及语义扩展等。方小赟(2014)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了日语惯用句意义成立理论框架,及其生成机制,认为隠喻,转喻理论发挥了主要作用。有圆智美(2014)以日语中“手”、“口”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与惯用句比喻意义之间的关系。
在日语惯用句和其他语言惯用句研究领域,也是分别从传统视角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传统视角主要研究两国语言惯用句在含义、数量、构成、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异同。例如,石田プリシラ(1996)以日影两国语言中有“目”构成的惯用句为中心,找出对应惯用句,并考察了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吉田则夫、支洪涛(1999)以日中两国语言中有“头”构成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语言中相同汉字构成的惯用句在含义和表达方面的异同。伊藤真(1999)以日德两国语言中与身体词汇相关的惯用句为中心,考察了惯用句的字面含义和比喻含义之间的关系。
而认知语言学视角主要研究两国语言惯用句在认知过程、语义扩张等方面的异同。例如,方小赟(2011)基于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理论,考察了日中两国语言中汉子“首”、“鼻”的基本义和派生义,并对比分析了两国语言中“首”“鼻”构成的惯用句的语义扩展。
国内研究状况
胡以南(2002)以传统视角的研究方法,从惯用句的定义及分类出发,运用词类分析法分析了日语惯用句语法特性的异同,并考察了日语惯用句的由来及中国文化对其的影响。从认知语言学视角,黄景爱(2004)以日语中与身体部位“目”,“手”,“口”相关的惯用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身体部位词汇在惯用句中的功能及各功能与惯用句意义之间的关系。巫用房(2007)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的视角出发,对头部身体词汇的惯用句进行了考察。该问首先将“头、目、鼻、口、耳”惯用句从磁性和意义进行分层整理,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考察了各惯用句的惯用义是通过隐喻还是转喻生成的,在此基础上对头部惯用句做了经一部分类。田恺(2012)以日语中由“头、目、手”构成的惯用句为对象,基于隐喻、转喻的认知方法分析了各个身体词汇从基本义到派生义的语义扩展过程。
而针对“胸”构成的惯用句研究方面,李东杰(2009)曾通过“胸”的义群和义群结构形态进行研究,认为其词义范围化后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身体状况,二是精神状况,三是社会化惯用意义。但归纳过程有点杂乱,不便于广大学者学习。此外,郑宇超(2012)从体验认知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由“胸”构成的惯用句语义的体验性特征。认为胸腔里含有心脏,而心脏又与内心感情功能紧密联系。所以胸也可体验到心脏所带给我们的各种相似身体感受。在此基础上把“胸”的语义范畴向“心”扩展为表达思维情感功能。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口”“目”“手”等惯用句的研究不少,但涉及“胸”构成的惯用句的研究并不多;有涉及胸的语义特征,但很少从认知语言学词义拓展和描述各义群间语义关系。本选题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暗喻、隐喻等理论进行语义扩展和深入思考。
2.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日语中关于“胸”的惯用句数量不少,且表达情感复杂。本选题旨在通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原理理解其语义拓展过程进而准确地掌握其用法。
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大量例句举例分析“胸”的语义扩展。具体说就是从以“类似性”为认知基础的隐喻和以“相关性”为认知基础的转喻的角度对“胸”为中心词的惯用句进行意义扩张的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