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冲绳丧葬风俗看当地氏神崇拜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6-30

课题研究现状:

丧葬是指人类处理死亡事件的方法和礼仪。丧葬文化是一个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综合折射, 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民族学、考古学等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讲,丧葬中的核心观念即是灵魂观念。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通过比较世界各地许多未开化民族相关的丧葬文化资料,认为在众多原始民族的丧葬活动中,灵魂信仰是最终的目的。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就有了“灵魂观念”。应当说,在灵魂观念产生之前,人们对于死者的丧葬并不在意,或是随意丢弃的。如《孟子・滕文公》中曰:“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当“灵魂观念”产生后,人们普遍相信灵魂不死,在关注死者灵魂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对死者灵魂的崇拜,对死者的态度也从过去的无所谓转为重视,于是围绕死者灵魂安葬的各种丧葬习俗也在各民族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当代著名美籍罗马利亚宗教学者伊利亚德认为:“灵魂观念在没有墓葬以前即已存在,墓葬的出现则进一步证实了死后存在的信仰。埋葬死者应该是一种以灵魂观念为内在依据的宗教性的行为”。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也在其著作《金枝》中对“灵魂”做出这样的解释:“未开化的人类在理解生命现象本身时,在他看来一个动物活着并且行动,是因为人体里面有一个小人或小动物使得他行动,这个动物体内的小动物,人体内的小人,就是灵魂。”

在古代琉球王国,由于受到中国儒家、佛教、以及日本神道教等文化的多重影响,土葬和火葬仍是民间的传统丧葬方式。但在奄美群岛以及琉球群岛的一些岛屿上则流行“风葬”的丧葬方式——人死后,将其尸体置于洞窟中风化,直到三年之后由其亲族女性将其遗骨洗净并埋葬。此习俗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的拾骨葬相似,现今“风葬”这一方式已基本废除。但“洗骨”这一项传统却保存了下来,如今的冲绳当地人则多是先将逝者浅埋,待到中元节前后,将其尸体挖出,用溪水冲刷尽去其腐肉,用布帛裹其骸骨置其于一小坛中。再放入墓里的永久存骨处。

日本民俗学者柳田国男在其《丧葬制度的沿革》一文中写到;“洗骨葬意味着移动骨殖,即改葬。现实情况是人们认为子孙如果不移动和管理遗骨就不能与祖先交流,从而丧失继承家业的资格。”从中可见柳田对“洗骨”的看法。但他之后的研究主要重点只限定在“灵魂”上,即对氏神信仰的研究。并没有对“遗骨”进行过多的研究。笔者则基于柳田氏神研究的基础上把“洗骨葬”中的“遗骨崇拜”与氏神信仰相结合来看,从“灵魂、肉体和遗骨”的三元立体结构中找出“骸骨”与“灵魂”之间的密切关系。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篇论文基于日本民俗学者柳田国男的关于氏神信仰研究的以考察和分析研究为方向的文献以及冲绳当地人的民俗信仰、祖先祭祀、衣食住居、年中节日、和家族结构等方面有关的文献、日本人的宗教灵魂观以及原始信仰等文献的考察上,吸取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从冲绳的丧葬习俗中,欲指出当地氏神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灵魂不灭观和祖先崇拜,致力于阐明氏神信仰对于当地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并从民族学和民俗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氏神信仰对于现今日本人生活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柳田国男基于民俗学的氏神崇拜的研究以及对冲绳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的考虑,拓宽和深化了日本民俗研究的领域,不仅对日本文化特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可对缓解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冲突、促进异质文化的多元并存提供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从日式便当的制作看日本人的自然观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