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方面,对于流行语的研究从战后开始就出现过高潮,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的数量,但虽说都是研究流行语,研究方向与角度也是五花八门。別司大典(2016)在《新语・流行语分析――利用google trends》一文中,别出心裁地借助google trends对2011至2015年的50个获奖流行语进行了研究分析,依据调查结果对流行语分类后,总结了成为流行语的要素。東京的国立国語研究所也对新语・流行语做过专门性研究,并在2014年发表了名为《近現代日语中新语・新用法的研究 》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从语言学角度对一些新语、新用法进行了解释。在日本国语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期刊《国文学: 解释与教材的研究》(1997)刊行过一期流行语专题,其中有不少文章值得借鉴。篠崎晃一在《流行語的产生与传播》中,详细论述了流行语产生与传播的条件,并以统计数据为佐证,总结出流行语传播的几种方式。多門靖容在《流行语的领域》中依据出处和适用领域对获得1-12回“日本新语流行语大奖”的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其中有不少流行语被归为“体育”或是“电视节目”,该文还指出这些流行语能广为流传与“消费的便易性”有关。而小矢野哲夫则在《流行语与年轻人语言》一文中论述了流行语与年轻人的关联性。
国内方面,自从“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评选活动诞生以来,日本流行语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江夏瑠霞,许慈恵(2015)在《从获奖流行语解读日本社会及其民族价值观》中,以近10年在“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中获奖的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社会背景,初步解析了日本的民族价值观。陈文林(2013)在《日本2011年度流行语折射出的日本世相》中对2011年的获奖流行语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风貌及日本人的典型心理状态。同样是研究流行语体现的日本人的心理状态,王丽娟(2014)在《基于日语流行语的日本社会文化心理研究》中,分析了日本人独有的凝聚力、集团意识、开放意识、潮流追随心理等,对日本人的心理状态做了更为系统的概括。于强,李文良(2014)在《流行语所承载与印证的社会变迁观察——以日本为研究对象》一文中对30年来的日本流行语进行了梳理,从政治、经济、社会、中日互动四个方面解读了流行语。谢彩虹(2010)在《浅析日本流行语》中以时间为轴,将流行语解释与历史叙述相结合,阐明了各个时期流行语的社会表征。
本文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解析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30年间获奖的社会文化类流行语,来挖掘日本独有的文化特征。此外,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鲜有对社会类流行语进一步细分化类的研究以及对不同年代的流行语的比较研究,本文将重点梳理体育类和传媒类流行语,并通过前后对比,总结文化内涵,对其变化特征进行讨论。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日本近30年“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中获奖流行语中社会文化类流行语(以体育类和传媒类流行语为主),探究其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流行语中所蕴含的日本文化的探究,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一系列流行语背后的社会现象,能够让我们更深入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从而使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变得更轻松有趣,使中日交流更顺畅。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基本内容:
首先介绍日本流行语以及“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评选活动,即本论文涉及的流行语的产生途径,并概述日本在近30年间社会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其次对其中社会文化类流行语进行整理并联系其背后的社会现象加以分析。最后通过30年间社会文化类流行语的前后对比,总结出一些文化内涵,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讨论。
预计解决的难题:
整理分析“U・CAN新语•流行语大奖”中的社会文化类流行语,探寻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最后对比总结30年间社会文化类流行语的变化特征。
3.研究方法:
分析整理文献资料,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并使用理论分析和数据整理等研究方法。大量阅读相关资料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总结前人对日本流行语的研究资料内容对课题作初步了解。阅读与课题相关的前人的书籍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并把握日本社会文化类流行语。然后加强对相关文献的理解,收集相关论据,列出自己的观点,大量收集材料用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