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日两国学者对中日教育观念差异研究成果丰富。国内方面,宛金章(2003)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体现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一文中简要介绍了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以及需要改善的部分,并且就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猜测。张奕(2006)在《中国语境下中外教师课堂互动的对比研究》一文中对在中国高校里,中教与外教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频率以及方式等进行了对比。柴宝华(2011)在《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类型》一文中就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说明。马亚琴(2012)在《「新編日本語」と「基礎日本語」の比較研究》的一文中通过对编写背景、前文、目录、语法体系、单词数量等多个方面对比了《新编日语》和《基础日语》的异同,并简要分析了这两本教科书的长处与短处。夏洁(2016)在《关于大学课外活动的中日比较》一文中对中日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课外活动的次数以及类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高学军(2017)在《试析造成中日近代教育发展不同的历史因素》一文中简要介绍了中日近代教育史发展的历程,并且分析了最终形成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的历史因素。
日本方面,姫野伴子(2007)在《日本語教科書における<視点>――「みんなの日本語」の場合》一文中,以《大家的日语》为例分析了以日本人的立场来看,编写日语教科书时的一些特征。下冈宏阳(2015)在《对外汉语与对外日语教材比较分析—以「汉语教程」与「大家的日语」为例》一文中比较了对外汉语与对外日语的教材的异同,并从中分析了中文与日语教学时的不同。
通过对先行研究的梳理,我发现国内外学者都将视角集中中国或日本一个国家两本不同的教科书进行对比研究,而对中日两国的教科书差异研究略有不足。本课题基于先行研究,着重分析中日两国两本具有代表性的教科书的差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本文将通过研究中日两国在日语课堂以及教科书上的不同,来探索中日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着哪些差异。另外,教育观念的差异又带来了哪些具体叫差异表现。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深入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增强相互理解,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2.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基本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比较中日老师在课堂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教育观念下其他的具体表现。第二章比较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日语教科书存在哪些差异,第三章通过总结前面两章的不同之处来探索中日教育观念的差异,并从历史因素试着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预计解决的难题:中日两国不同的教育观念各自有何优劣之处,着力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对中日教育观念差异的分析,搜集并阅读大量有关日语教科书以及日语课堂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类别分析整理文献资料,在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资料后,运用比较分析,理论分析和例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概括总结论据,最后形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