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舜水研究的意义
1982年,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中日文化交流协会为纪念朱舜水逝世三百周年,在朱舜水的故乡—余姚龙泉山建造《朱舜水先生纪念碑》。是年五月二十日,以日本参议员户叶武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专程来到余姚,参加纪念碑的揭幕式。碑的正面,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所写的“朱舜水先生纪念碑”八字行书;碑后刻着“纪念中日文化交流之先驱朱舜水先生逝世三百周年”,落款是“日本朱舜水先生纪念会、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碑后种有两颗苍松,碑前为日本友人种的两颗柏树,象征中日友谊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这就是朱舜水的力量,作为一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作为一名架起了中日友谊桥梁的历史人物,对于他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非常深刻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朱舜水的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比如,他的“民本”思想、重实利的经济思想、重视民力、民心的历史思想等,都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作用。此外,他的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更是广泛而深远,不仅对日本之后的学术发展产生了重大、深刻的影响,更为日本明治维新新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间接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更加重要的是正是他用其自身的学问道德谱写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光辉篇章,同时,他也为我们当前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和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展示了极其珍贵和切实的范例。当今,在中日关系发展过程中,如果中日双方都能持"设身处地,推心置腹"的态度来思虑和处事,那么,在现实中所发生的矛盾、摩擦、冲突,也不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关系,也定能持久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当今世界交流愈加密切、文化更加多元、全球化意识与地域化意识并行的大环境下,朱舜水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力量,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深远的感染力,这无疑应成为中日乃至东亚诸国共同继承的珍贵思想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们今天研究朱舜水更为重要的意义。
二、朱舜水研究现状和待解决问题
专家学者对于朱舜水的研究已经历时百余年,近几十年来更是形成了一股热潮,席卷世界各地。已经出版、编集的朱舜水著作就有10多种,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有一批专注于研究朱舜水的专家学者。比如日本的石原道博、中国大陆的钱明、台湾的徐兴庆等。
其中,对朱舜水著作的研究,中国方面比较有名的有梁启超的《朱舜水之学术思想》、朱谦之编著的《朱舜水集》、以及徐兴庆整理的《朱舜水集补遗》和《新订朱舜水集补遗》,日本方面的有石原道博的《朱舜水》、中山久四郎的《朱舜水和日本文化》等,这些著作都对朱舜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回顾中日学术界的朱舜水研究史,战后有急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1986年12月,日本九州历史资料馆分馆柳川古文书馆将“安东家史料目录”供诸学界后,朱舜水在日本的书信、笔记等新史料陆续被发现,随之引发新一波研究热潮。日本学术界对朱舜水的研究可以从六个领域来加以评述:德川光国与水户学的发展、朱舜水的学艺、朱舜水的乞师活动、朱舜水的思想和日本儒学史的发展、明末遗臣与人物交流、朱舜水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贡献。现阶段中国学术界对朱舜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朱舜水的学术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对朱舜水思想的评价、朱舜水的实学思想。
虽然各国学者对朱舜水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以朱舜水的思想和贡献为研究对象,几乎没有具体针对朱舜水留日原因而进行研究的著作。因此,本文将以此作为研究目标,进行深入剖析,当然因为完全契合本文的先行研究较少,能够借鉴的资料有限,所以本文的研究可能略显浅显。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整理和收集朱舜水相关研究文献:《朱舜水集》、《朱舜水集补遗》、《胜国宾师-朱舜水传》、《朱舜水》、《朱舜水と安東省庵-その思想上の影響の一端》、《朱舜水日本来航時の日中文化交流》、《江戸時代の日中文化交流》等,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研究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从而对朱舜水能够留在长崎和水户的原因进行探讨,并结合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现状,深入剖析其中的根本原因,为当今的朱舜水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