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现状
异化与归化翻译的策略之争,作为意译和直译手法的补充和延伸,可谓由来已久。从18-19世纪德国翻译家施莱尔·马赫开始,异化和归化开始带上文化转向的色彩,逐渐成为当今翻译讨论的热点问题。在当代国际翻译界中,奈达被认为是引起归化和异化之争之人。其后,学者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形》中集中而深刻地讨论了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指出二者存在的矛盾。他认为归化和异化包含了深刻的文化、文学、政治内涵,流畅的归化翻译会掩盖文化之间的差异,容易使读者受到外国文化及价值观的污染。日本方面,学者对于异化翻译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日文作品的英译本或者英文作品的日译本。
日本“无赖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著名小说家太宰治,在自杀当年留下了《人间失格》这样一部“遗书般”的作品,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因为作者将自己的人生遭遇和思考蕴藏在书中主人公的命运里,因该书此也被认为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此目前而言,中日两国对于该作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探讨其中内容的深意和对作者的映射方面,如犯罪意识、社会边缘人、女性问题等主题。但是,尽管近年来太宰治作品在日本国外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相关的译本数量众多,对于《人间失格》作品翻译的研究却并不多。
二、代表性观点
从异化和归化翻译理论初见雏形到日渐成熟,直到对其的争辩百家争鸣的今天,这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外学者提出过众多观点,有强烈拥护归化或者异化一方的,也有主张兼顾二者、博采众长的。以下将对其中关于异化翻译的代表性观点作简短介绍。
日本学者玉置祐子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明确了异化和直译的区别,并以古语为例比较分析了异化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她指出,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虽然源自于直译和意译,也经常会被混淆,但其实两种概念存在显著的不同。就直译和异化的差别为例,二者的实质性区别就在于译文是否在原文基础上产生附加内容。在采用异化翻译手段的基础上强调了韦努蒂所说“翻译的伦理”,考虑到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文化、政治等方面,才能译出较为理想的译文。另外,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Munday的著作《翻译学入门》中,详细讨论了有代表性的各种翻译理论,针对直译和意译、意义和等价等重要概念进行探讨,还重点论述了文化差异性、翻译策略和译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专门从韦努蒂的著作中概括出七种研究方法,见解独到而又保有尊重。作者最后提出,为了提高翻译学的地位,需要走跨学科道路的方法论。
对于《人间失格》这部作品的翻译学研究,国内外出现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日本主要有宫内伸子的一篇论文,作者以“のです”为例研究了德语译本中该句型的翻译,分析指出日语和德语无法完全对应起来翻译,同时认为“のです”可以表达话语的背景、主人公的性格以及深层表现作品主题。
三、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已有的异化翻译理论成果来探讨《人间失格》五个中译本中的词汇翻译。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简要介绍太宰治及《人间失格》这部作品,并提出毕业论文研究的原因和目的。第二、简述异化理论的起源和至今为止的发展,明确“异化”的定义。第三、整理《人间失格》现有的中译本,选择合适的译本作为比较对象。确定比较对象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词汇,利用异化翻译理论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第四、总结全文的内容,阐述未来的课题发展方向。
本文主要通过整理参考文献、分析总结译本中的实例撰写而成。首先是通过学院图书馆和收集相关文献,对先行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学者们对与本文主题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寻找这些文献中需要填补空白的部分。然后是通过自己对五个译本的比照对读,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日语词汇作为例子,基于异化翻译的理论,对可能产生这些翻译的原因、以及对读者可能造成的影响等进行务实的分析和探讨。最终将论据、实例、论证相结合,谨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四、待解决问题
《人间失格》这部可称其为“太宰治遗作”的作品,近年来在我国国内被诸多译者翻译并出版,据笔者粗略统计,该书的中译本有不下十种之多,同时,其英译本也广受好评。然而,虽然在海外被广泛传播,针对其译本内容的研究却数量甚少。在日本国内仅有一篇文献,即宫内伸子的《翻訳を読む楽しみ―太宰治『人間失格』における「のです」のドイツ語訳について―》,在中国,有两篇论文是针对《人间失格》的几种译本展开的对比和讨论。其中陈翠的论文主要分析主人公的表情翻译,袁斌的论文比较了五种中译本,指出翻译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笔者在查阅这些先行研究后发现,文化和翻译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异化翻译的角度来研究《人间失格》的词汇翻译是中日间的一个研究空缺。
因此,在论文正文中将以该作的部分代表性词汇为对象,在把握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异化翻译的理论探讨《人间失格》中译本的词汇翻译问题。
五、研究意义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至当今仍在学界内的交锋之中。根据韦努蒂的理论,异化翻译不仅尊重原文、尊重译出语的文化,还能避免读者受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的污染,并且使译者的地位得以保持,免于遭受“隐形”的不公平待遇。同时,文化与翻译可谓关系密切,译文体现出了原文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文化又能反哺译文。在翻译中对合适的目标使用异化翻译策略,无论是对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还是对于保有弱势文化的话语权利、免受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虽然在二十世纪末繁荣壮大,但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和其他学科平等的地位。 当今中国不仅经济高速发展,软实力方面也正在致力于建立文化大国、文化强国,如何通过国内优秀译作来构建起一个和国外作者、乃至学术圈平等交流的平台,并且使中文和中国文化不被帝国主义文化霸权所侵蚀,保留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身份,是一个意义重大并影响深远的课题。中日文化同为两种历史久远的文化,探讨异化理论下中日语之间的词汇翻译问题,寻找良好的切入点进行文化层次上的交流,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