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未婚母亲探讨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5-23

研究的意义:

中国和日本依水相邻,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现代两国间的交往也十分频繁。在对待未婚母亲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问题上,中日两国有着相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本论文将以中日未婚母亲的异同之比较为切入点,探讨两国在对待未婚母亲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态度,力图寻求出更好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婚姻家庭伦理是中日两国都非常认同的传统伦理道德,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更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结构和特点。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了社会开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有了飞快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解放,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日本未婚母亲这一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仍有许多不便之处,其社会地位与单身女性等其他女性群体相比仍不平等。另一方面,中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就使得人们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而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及人口生育方式的变化,未婚母亲的出现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

在日本,未婚母亲是被归入到单亲母亲这一社会群体中的,这就意味着她们的社会地位与丧偶及离婚的单亲母亲是相当的,其法律权利也能够得到较为完整的保护。妊娠期间的女性将会得到母子健康手册,这一手册中将记录孕产妇、乳幼儿的健康检查情况,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关于儿童扶养金的规定,单亲母亲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得到福利金。而在中国,未婚母亲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不同于丧偶及离婚的单亲母亲,也无法享受与丧偶及离婚的单身母亲相当的福利政策。中国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计划生育法》规定妇女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但实际上这一规定并不包含未婚母亲在内,因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法调整的是合法婚姻内的生育行为,这就使得未婚母亲不得不面临处于较弱时地位的难题。

大多数亚洲国家在面对未婚母亲这一社会群体时,对她们的争议更多体现在道德方面。日本对未婚母亲的研究比中国程度要深入,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松本佑子的发表的《母子家庭の生活と社会的不利》等,可以看出日本学者在对未婚母亲的研究上,倾向于以她们所处的弱势地位为出发点,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办法。在山添正所著《心理学から見た現代日本人のライフ・サイクル.ブレーン》一书中,详尽的叙述了日本社会婚姻观和家庭观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进入社会成为竞争主体的欲望呈上升趋势,有超过70%的日本女性希望能依靠自己的长期工作来支撑自己的生活,约25%的日本青年对结婚抱中立、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也对青年婚姻观的变化作了一些研究,如赵文芳发表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青年婚恋观的发展变迁》一文就比较详尽的叙述了中国青年婚姻观及生育观念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婚前性行为也基本上为人们所接受,这一观念的变化无疑对未婚母亲现象有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国内,未婚母亲还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以未婚母亲作为相对独立的对象进行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未婚母亲人数增多并呈上升趋势是近几年中国社会才出现的新现象。国内学者对未婚母亲这一群体基本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女性有生育权,应该允许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鼓励未婚母亲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家庭,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后一种观点得到较多中国学者的支持。而在日本国内,权利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较尊重他人的权利,这也导致了中日两国在对未婚母亲的主流观点上产生了差异。

关于未婚母亲这一群体,至今为止已经有很多深入的研究,比如未婚母亲出现的原因,未婚母亲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而对于中日未婚母亲的系统比较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本篇论文将主要论述中日未婚母亲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她们所带来的影响,当前现状及中日两国对这一群体采取的对策,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在这些因素上的异同点,寻找两国在处理社会问题的差异。我通过收集有关中日两国学者对未婚母亲这一群体所做的研究资料,依据有影响力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试图探究中日两国在关于未婚母亲现象上存在的差异,日本在解决未婚母亲群体面临的难题时的丰富经验是否可以为我国所借鉴,因此本人选择未婚母亲现象作为研究课题。


上一篇:日本在校生的自杀问题研究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