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
松本清张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一生中创作的文学作品数以百计,其中《砂器》是松本清张的众多推理小说代表作之一,也是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一部作品。《砂器》问世后的40年间,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或是电视剧。每一次改编,都是对和贺英良这一人物形象的重新塑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4年版的电影作品和2004年版的电视剧作品。
而今,中日两国文学界对松本清张的研究较多,包括松本清张的创作风格和风格形成原因的研究,例如冯莉的《松本清张创作风格形成的要因分析》;以及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对于日本的影响的研究,例如藤井淑贞的著作《清张的推理小说和昭和三十年代》。对于小说《砂器》的研究文献也不在少数,例如,大泽真幸的著作《现实的彼岸》中有关于《砂器》的社会背景以及精神土壤的研究,绫目广治的《松本清张<砂器>——日本近代的欲望和犯罪》一文则是对小说内容所反映的犯罪和欲望进行了剖析,研究。而对于1974年版的电影和2004年版的电视剧研究文献则比较少,秦刚的《松本清张的<砂器>和战后日本社会》是其中之一。本论文则是通过原作和1974年版的电影、2004年版的电视剧的比较,展开对《砂器》和改编的影视作品的研究。
二、代表性观点
整理归纳研究松本清张的小说《砂器》,以及电影、电视剧的著作和论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及主要观点如下。
樋口尚文在《<砂器>和<日本沉没>70年代日本的超级大片》一书中,指出:与松本清张对罪犯及其周边的青年文化界人士毫不留情的抨击相比,电影则反其道而行之,充满了对罪犯的过分的善意。
秦刚在《松本清张的<砂器>和战后日本社会》一文中,也指出电视剧和电影一样,从根本上背离了松本清张的文学精神和原著所体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方向。
绫目广治在《松本清张<砂器>——日本近代的欲望和犯罪》一文中,却有着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松本清张对于和贺英良这一人物是表示同情的。
三、待解决问题
对于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作品以及《砂器》的创作风格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了。但是,对于《砂器》和战后日本社会的关系的研究却略有欠缺。另外,松本清张在《砂器》中提出的新型犯罪动机——“掩盖历史”的犯罪,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发掘。本论文,仅选择其中两次改编,并通过收集文献资料,把分散于各种相关研究的结论与成果进行归纳分类,阐述这两次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原著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原著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而对于二次改编所反映的日本社会大众的心理这一研究只是略有涉猎,并不详细。这一点内容有待研究的。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介绍松本清张生平及其作品。第三部分介绍《砂器》原著以及1974年版的电影作品、2004年版的电视剧作品。第四部分分析原著和两个版本的影视作品的不同点。第五部分分析三者不同的原因。第六部分为本论文结论。
概括地来说,本论文采用整理分析参考文献与分类归纳总结的方法。首先对书籍文章和论文期刊进行同步研究。在通过网络查阅中日论文和期刊的同时,通过借阅学院图书馆及日本高校的书籍,收集了论文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而研究分析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各方的研究成果。分类归纳总结方面,在归纳东野圭吾的创作风格的文献的同时,充分做到观点论据相互对应的基础上,谨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研究的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