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忠于“骑士道”的游侠骑士,而《三侠五义》中也描写了不少侠义之士行侠仗义的故事。“骑士道”与“侠义精神”分别对中西方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运用“文化诗学”批评理论,对《堂吉诃德》与《三侠五义》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着眼于文本所反映出的“骑士道”与“侠义精神”,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历史文化产生的影响。
研究意义:
“文化诗学”是具有当代性的文艺理论,将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揭示联系起来,打破了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历史之间封闭的话语系统。但目前“文化诗学”批评理论在文学文本比较分析中的应用仍然较少,笔者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文化诗学”批评理论在文学文本分析中的作用。
1980 年,格林布拉特在《文艺复兴自我造型》中正式提出了“文化诗学”的口号,并将它看成自己批评实践的目标。“文化诗学”的观点一经提出便在西方掀起热潮,逐渐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并盛行开来。尤尔根·皮特斯在《谈判瞬间——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一书中提出,格林布拉特的批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主义批评理论,更注重文化分析,关注文本中展现出的文化的发展与变化。部分国外学者对《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形象进行了分析,例如米盖尔·克鲁斯·吉拉尔德兹在《骑士的疯狂:堂吉诃德》中阐释了骑士精神对堂吉诃德思想的影响。安东尼·卡斯卡尔迪在《<堂吉诃德>中的想象与反传统》中探讨了哲学层面上,堂吉诃德的骑士形象。但是笔者发现几乎没有外国学者对《三侠五义》这部作品进行研究,他们对中国侠义精神的研究也比较少。
笔者将研究《堂吉诃德》与《三侠五义》这两部文学作品,结合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从主要人物、小说文本的历史性、创作背景等方面着手,针对作品中分别表现出的“骑士道”和“侠义精神”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二者在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揭示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探究“侠义精神”与“骑士道”对建构中西方社会意识形态所产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