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日本Culture studies研究所的消费社会研究专家三浦展在他的《下流社会——新的阶层集团的出现》一书中,首先提出“下流社会”的概念,意思是大量年轻人在空前严酷的竞争压力下,逃避做事业和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在学习、工作、婚恋中自我放弃,最终导致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本文想通过分析日本社会下流化的实质表现找出原因,并讨论有效措施减缓我国社会“下流化”进程。
1.2.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一代却在源源不断的落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在三浦展看来,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日美欧曾引以为傲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世界已然出现“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的两极分化。
而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加激烈,年轻一代面临的压力愈加沉重,对人生丧失热情,逃避责任的“下流社会”化新态势也正在威胁我国。因此,对日本社会“下流化”的分析可以有助于有助于我国采取措施缓和社会“下流化”的进程。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下流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而中外学者都已经有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国外研究现状
在1955年自民党一党执政以后的“1955年体制”下,社会财富不再只是由少数资本家、有权阶级独占,而是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进行平均分配,到1973年,有超过60%的日本国民认为自己属于中流阶层。
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社会逐渐过渡到了“2005年体制”。2005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缓慢,经济不景气,在这种形势下,继续追求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追求社会所有人群的中流化已经失去了价值,人们开始追求对自己来说最舒适的生活,最合适的消费,这种新的价值观已经渐露端倪。
2000年,东京大学教育学部的佐藤老师在探寻90年代以来日本学生学习能力急剧下降原因的过程中,发现并不是因为学生们的懒惰和教师水平的低下,而是因为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放弃了学习的机会。佐藤老师由此在「学びから逃走する子どもたち」一书中提出了“逃离学习”这一概念。
2001年,东京大学大学院比较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的教授苅谷剛彦在「階層化日本と教育危機―不平等再生産から意欲格差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在阶级化的日本社会中,能力主义的没落以及不平等的衍生是年轻人在学习、工作、婚恋中自我放弃的原因之一。
2005年,諏訪哲二在「オレ様化する子どもたち」一书中引入了教育中的“等价交换”概念,由于家庭劳动的削减,孩子们首先确立的不是劳动主体的身份,而是消费主体的身份,并自然而然的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买家。当认为受教育的内容不尽人意时,“オレ様化する子どもたち”就会做出放弃学习之类的反抗。
2007年,山田昌弘在「希望格差社会―負け組の絶望感が日本を引き裂く」一书中提出“胜利方”“失败方”的概念,后者由于付出的努力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感到绝望,与前者构成了“希望格差社会”。而不愿上学与工作的年轻人即属于“失败方”。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辍学的研究纬度比较多,日本学者都分析了社会“下流化”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并探寻了对策,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国内对于年轻人自我放弃的研究还略有不足,本文将着重从自我放弃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的“下流化”并讨论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