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名词隐喻研究_俄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4-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语言作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风俗和发展历史,必然是了解和走近该民族最有效的途径与工具。语言中的修辞艺术作为一门语言中最光辉灿烂的重要的一部分,体现着该语言的特点和文学文化之美。人是一门语言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运用和发展语言中的修辞来形象地抒发表达个人情感,并最终经过民间传播和时间选择留下一些约定俗称的修辞表达。俄罗斯是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其文化丰富多彩。俄罗斯文学发展历史悠久,孕育出了很多如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本文将从俄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入手,以名词为例,分析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概念,概况俄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分类及特点,研究俄语和汉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举例说明俄语和汉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异同,从而以人类中心主义隐喻入手,与中国的民族文化作对比,指出俄罗斯民族和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本课题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

对于俄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国内外学界均有所研究。

国外研究方面,据史料记载,最先提出“隐喻”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的隐喻的独特性,并成为“隐喻性转义”这一概念的奠基人。

1980 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G.& John-son,M.)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出版在学术界掀起了隐喻研究的高潮,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隐喻分成三大类:即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针对隐喻的分类,历来研究家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一些学者对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解释都基于美国学者作家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双域”(喻源域和目标域)概念隐喻模型原则,在分析过程中才能站在读者角度写出作者的立意。

Будагова Р. А. 强调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词汇学研究,分析描写人的词汇的转义现象。在«Языковая метафора и способы её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и»(《语言隐喻及其分类方法》)中作者从词汇学角度出发,全面概况了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分类方法。

辛佐夫(Синцов В.Ю.)在《Aтропоцентрическая метафора:когнитивные и семас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人类中心主义隐喻:认知学和语义学层面》)一文中强调从认知工具和语义学层面来看待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起源和语义组成的转换。Татьяна Троянова在著作《Антропоцентрическая метафора в русском и эстонском языках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имён существительных)》(《俄语和爱沙尼亚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中从词汇学和语义学层面出发,分别举出在俄语和爱沙尼亚语中以人、动物、物体、植物、神话中的生物喻人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这种方法也是本文对俄语和汉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的比较分析结构和思路。特别是在以动物喻人的隐喻研究这一方面,加夫里柳克(Гаврилюк М.А.)和波波娃(Попова А.Э.)对俄语和汉语中的这一现象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明,并举出大量俄汉中的具体例子。

国内对俄语中与“人”有关的隐喻表达形式研究起步稍晚,然而近几年中国学者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兴趣逐渐高涨,且研究成果丰厚。如李静子在《中俄隐喻的对比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着重研究泽宇和汉语中的隐喻对比。王秀菊在《俄汉语中与“人”有关的隐喻表达形式及其文化认知阐释》从认知学角度出发将俄语和汉语中的人类中心主义隐喻与社会文化和背景联系起来。


上一篇:俄语谚语中的俄罗斯民族性体现_俄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论契诃夫《三姐妹》中的人物形象_俄语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