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不同国家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语言与人的思维、社会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语言的外化表达,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说这个语言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性格。因此对语言的研究对于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而“水”,作为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人们如何看待它,又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思考认识这个世界,进一步了解文化对语言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本课题将通过比较分析 вода/water(水)在俄英两种语言中的异同表达来探求语言与思维、社会文化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 1770 年,德国哲学家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就提出了“人类本源说”理论,这可以说是语言世界图景最早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语言是理性的一个工具,同时也是理性的反映,它存在于一个民族的抽象思维中。受他的影响,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了“语言世界观”—这是语言世界图景的直接理论来源。他认为每种语言都包括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意识的独特反映。自此,语言世界图景理论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得到重视并开始流行。关于此的研究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对观念加以分析;如阿鲁秋诺娃通过真理(истина)、善(добро)、美(красота)、自由(свобода)、恶(зло)等具有象征意义的观念来阐释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从具体词着手分析观念。如卡拉西克对一些具体的观念词,如纯洁(чистота)、感激(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荣誉(слава)、肮脏(грязь)等进行的阐释。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语言图景概念在国内学界已经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国内对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并且著作颇丰。比如王寅先生的《认知社会语言学》(2012);杨秀杰的《语言文化学的观念范畴研究》,以俄罗斯的“自由”(воля, вольность, свобода)观念为例进行了分析;杨明天的《观念的对比分析:以俄汉具有文化意义的部分抽象名词为例》(2009 年)分析了俄汉语中表示相应概念的对应词在语义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特点。不少硕士论文也针对此为研究主题,比如张柳溪对汉英语中“水”观念的认识分析;王旖旎对俄语和汉语中的“水”概念的对比分析等。
综合以上,在俄语汉语中对不同元素表达的对比研究已经有所涉及,但对俄语英语中的对比研究相对很少。因此本课题将立足于已有的研究,进一步对英语中“水”元素的表达进行分析,主要将着眼于俄语和英语两个语言间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