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茶道自中国传入日本,与日本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具有了日本民族独有的气质和韵味。它与日本的宗教、艺术、社会、哲学、美术、伦理、礼仪溶为一体,从而行成了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对于茶道的研究一直是日本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茶道的研究离不开对对东方文化的研究,茶道是世界东方两个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特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共同点与差别进行研究,来更进一步了解中日茶文化交流的过程、茶道的变迁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意义。
1.2.研究意义
概言之,研究日本茶道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有益于更全面地探讨日本社会文化的特点及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人格形成等,做到知己知彼;其次,扩大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亦能进一步沟通两国人民的心灵,对拉近中日两大民族的距离亦具有无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分四点来具体阐述一下研究日本茶道的现实意义。
第一,茶道是日本独有的生活文化,它集食道等诸道为一体,成为很多日本文化内容的源泉。茶道可以说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缩影,研究茶道有助于获得对日本文化更为直观、贴切的认识。
第二,茶道的修习和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它不忽视理论,但更重视身体力行,学以致用。而且,自古以来茶道人口分属的社会阶层就很广泛,因而通过研究茶道获得的对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人格形成等国民性的认识,将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第三,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通过中日茶道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分析得出日本茶道乃至日本文化的一些本质特点。
第四,茶本身就是一个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在茗饮中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这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茶起源于中国,于16世纪传人欧洲,可以说在国内外处处可以感受到茶文化的足迹。在中国既有高雅境界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茶” ,也有在俗世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英国不但接纳了茶而且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和茶道的形成,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由于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短暂,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有限,即使和茶相伴了四个世纪的英国,他们也多是从通论的角度来讨论茶叶贸易和茶文化问题,关于“国茶文化” 的专著就难得一见了。英国人佩蒂格鲁(Jane Pettigrew)编著的《“茶”鉴赏手册》涵盖了茶的起源、茶叶的生产和储存、茶具、茶的冲泡和鉴赏,以及全球茶叶名录等内容,重点研究了英国“午茶” 的生活方式,并论证了在欧洲只有英国才真正形成了“茶文化”。另一英国学者艾登(Eden)《茶》从广义上的茶文化人手,列举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的饮茶风俗,系统介绍了“茶” 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详细分析了各大茶叶产地的情况和历史成因。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茶源地持有不同的看法。
外国学者就“茶”写的专著不多见,但他们在经济史、贸易史、文化史等相关著述中对之往往有所涉及,或是提供了一些贸易和消费数据,或是对当时消费情况的社会背景做了研究。如克拉潘的《现代英国经济史》以及《剑桥欧洲经济史》(4—6卷)。其中《欧洲经济史》第2卷提出茶消费的社会原因,并介绍了16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情况。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l5至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第三章“饮料部分”谈到了“茶”,其间对茶文化有较多的讨论。他提出新的看法,即认为欧洲人在印度而不是中国首先品尝到茶,是荷兰而非葡萄牙率先开始欧洲的茶叶贸易;关于英国人饮茶形成风尚的时间,他认为应当是在1657年左右,而更多的著述则将时间限定在18世纪上半叶。此外,斯特尔卡普(Ann Stalcup)的《中亚细亚的茶肆》、莫尔的《寻找午茶的片刻宁静》和亨尼西(GailHennessey)的《沏上一杯茶吗?》都以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篇讨论了中西茶文化的异同,后两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西方人下午茶的有关情况。德国学者希施费尔德的《欧洲饮食文化史:从石器时代至今的营养史》、英国学者奥尼尔的《勃朗特姐妹的世界:她们的生平、时代与作品》对茶贸易、茶事和茶会等茶文化现象均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