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三四郎》的创作背景
从幕末到维新时期,日本政府从制度、风俗等方面积极推行西洋化政策。尤其是在井上馨任外务卿期间,为促进改约交涉而采取了极端的欧化政策。井上认为,要改变列强对日本的态度,首先必须使他们承认日本也是文明国家,而作为文明国家的国民,其风俗习惯乃至服装、举止都必须是西洋式的。作为推行欧化政策的重要一环,井上策划在东京耗费巨资建造“鹿鸣馆”,专门用作接待外宾,并安排上流社会成员在此与西洋人进行社交。
正因为当时的政府存在这种急迫的心理,在学习西方文明时,就难免会囫囵吞枣般全盘接受。“只要是西洋人说的话就盲目崇拜,并以此自得。因此,开口便将片假名胡乱吹嘘的人比比皆是”。另外,日本人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把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等同于器物和技术,领略不到西方文化的真髓。而且只顾吸收西方文明,无形中便无暇顾及日本固有的传统文明,更谈不上将两者有机融合了。小森阳一把日本的西方化称为“自身的殖民化”,也就是说学习先进文明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过度沉迷或盲目信奉,反倒将自身沦为西方的附属物。
正在日本如火如茶地开展学习西方文明的时候,1900年5月,夏目漱石在熊本任教期间,文部省选派他到英国留学。在伦敦的两年,夏目漱石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他已经逐步意识到日本正在一步步陷入盲目照搬的泥淖,存在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所以他主张不能无批判地全盘接受,不能以西方思想来取代东方文化和日本精神,而要吸收其精华、借鉴其长处,发扬日本传统文明。基于这种意识,夏目漱石一针见血地点评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浮躁且虚伪的,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文明批评,这些大多体现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如《我是猫》、《哥儿》、《三四郎》等。
(三)《三四郎》的迷羊意识的研究意义
本论文通过三四郎、广田先生、里见美弥子这三个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开始分析描述,来解析小说中人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迷羊意识。通过研究夏目小说中明治维新后的的社会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心理矛盾和生活困境来为现代中国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知识分子寻一条出路。
二、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作者对日本当时崇尚的"现代文明"是持比较严肃的批判态度的--特别是日本的欧化。在《三四郎》中有关佐佐木与次郎的四处奔波,使日本人可以取代西洋人作文化教育课成为日程,书中着墨颇多,成为小说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地思想表白。
在与次郎写的《伟大的黑暗》一文中"作者尤其不不遗余力地通过批判大学文科只用洋人,文中说:'如不尽快延请适当的日本人来开大学相应课程,那末最高学府的大学也就会同从前私塾完全一样,与砖石的木乃伊没有什么两样了……'"在与次郎说动下的学生联谊会上,那个"身穿新的黑制服,鼻下已经生有胡须的。他的身材颀长,站在那里显得很是英俊,像作演说似的讲话了:'……我们是不堪旧日本压迫的青年,同时,我们也是不堪新的西洋压迫的青年……我们是研究西洋文艺的的,但是研究总归是研究,与拜倒在西洋文艺脚下是不同的,我们决不是为了受西洋文艺束缚而来研究西洋文艺的;我们是为了受束缚的心灵得到解脱而来研究西洋文艺的'"。这也是作者对西洋文化而持的态度。直至1911年,在《现代日本的开化》中,夏目发出了近乎绝望的呐喊,这是作者写作的思想背景。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研究内容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反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的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擅长俳句、汉诗和书法。夏目漱石的《三四郎》作为其爱情三部曲的一部,一直被当做爱情小说来研究。但是,本论文将会揭露这本小说在爱情额表层下所掩藏的“反现代”思想。即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和资本主义间的矛盾。夏目漱石通过青年三四郎个人生活的描述,批判了日本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公开了明治政府主导的资本文化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现在21世纪的中国也存在。这篇论文,将会通过分析主人公们的迷羊意识来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还有探寻这本小说给现代人带来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案例实证分析,以此得出最终结论。
(三)技术路线
第一步,搜集和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写出论文综述;第二步,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第三步,撰写开题报告,列出论文提纲;第四步,撰写论文初稿。
(四)研究难点及预期目标
尽管写《三四郎》的研究资料有很多,但是在这些先行研究中,关于迷羊意识的描写很多只是稍稍带过,以迷羊意识为中心的研究资料就更少了,所以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难度比较大。而且,将论文描写的中心缩到“利己主义”这一点上进行分析的话,内容难度会相对加大,而且因为研究资料存在较多专业术语,所以在搜集理解这些资料的环节也是花了比较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