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审美意识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审美意识的不同,影响着日常的社会生活,也在同时渗透到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本文将以化妆为切入点,探索日本化妆的历史变迁,以分析化妆所体现出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最后,本文将从化妆对日本艺术,化妆对日本化妆品产业以及化妆对日本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化妆对整个日本的影响,深入了解化妆和日本民族的关系,借此以加深对日本民族的理解。
1.2.研究意义
每个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审美意识,而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意识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日本化妆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从化妆这个侧面了解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对于我们加深
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日本化妆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审美素质。
了解日本的化妆的方方面面,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化妆意识,对于我们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审美意识,作为反映着一个民族内面性的镜子,一种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2.1.国内研究现状
张媛媛在《日本歌舞伎舞台艺术之初探:从化妆、音乐、舞台道具方面》一文中谈到歌舞伎在服饰化妆,戏剧音乐,舞台道具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希望通过歌舞伎这一日本国粹的初步探寻来了解并学习日本的传统文化。
李婧《从化妆行为本身和对人关系的功用看日本人的心理》通过论述化妆的定义,化妆的动机,对化妆的态度和实践行动以及化妆的作用和基于这种作用的化妆的心理表现,来给大家呈现社会的一环——一种作为魅力交际手段的化妆。
侯娟《日本人为什么化妆》(2009)从化妆的文化史,化妆的心理效用,化妆的医疗效果三个方面探究化妆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作者认为化妆把想要隐藏的部分隐藏,想要显露的部分显露,在此过程中,不仅有面向化妆本人的意识,还有面向他人的意识,因此化妆的效果存在“对己实现”和“对他魅力”两种效果。同时作者还认为化妆有使人心理安定的效果。
张亿达在《关于化妆的比较研究——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大学生的化妆行为及化妆意识》(2012)中对中国大学生的化妆行动和化妆意识,以及作为其影响因素的人物、媒介接触频度,化妆实施频度,公众场合的宽容度等进行了具体数据具体分析,并运用量化模型得出的特征值来探讨现代社会下中国的男女大学生的化妆特征及其倾向,从文化的视角对中日化妆行为做了比较。
2.2.国外研究现状
宝丽研究所《日本的化妆》(1989)一书以日本江户时代的化妆为中心,讲述了到明治初期的化妆风俗。该书将化妆风俗分为红妆,白粉妆,黑齿妆,眉妆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化妆的情形,历史,化妆道具的使用,以及当时化妆品的生产和流通。
村泽博人,津田纪代,村田孝子《化妆史文献资料年表(增补改订)》(2001)整理总结了日本化妆的历史发展过程。该书认为日本的化妆兴起于江户时代,通过该书可以了解到日本红妆,白粉妆,黑齿妆,眉妆等的发展历程。
高桥雅夫《化妆物语:红,白,黑的世界》(1997)以红妆,白粉妆,黑齿妆为中心,从科学的角度考察了化妆的历史以及当时化妆的具体情况。江户初期的化妆方法,江户和京都化妆的不同,以及江户后期流行的仙女香等作者都一一作了详细的介绍。
村泽博人《化妆文化》认为化妆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该书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化妆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书中还谈及了歌舞伎化妆的相关内容。
木村雄之助,市村羽左卫门,市川门之助《化妆》一书从发型,脸型,化妆工具的使用,人物角色的塑造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化妆和舞台艺术的关系。
石田熏《不化妆就无法生存的人的历史》(2000)列举香薰谋士克娄巴特拉,让唐玄宗心醉神迷的杨贵妃和战国时代以黑齿为美的武士等一系列的事例,探究古今中外化妆让人无法自拔的秘密。
大屋加奈,金山真由美《日本化妆品的最新流行动向》(2011)分析了当前日本女性对化妆品的消费需求,抗衰老,美白功能的多样化和复合化是化妆品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主张自然派的化妆品中增添能展现女人魅力的香味深受人们欢迎。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日本化妆的历史,化妆和日本人的关系以及化妆的原因,化妆品等多方面探究化妆和日本文化的关系。但国内外学者却很少以化妆为切入点探究化妆所体现出的日本人的特有的审美意识。因此,本文将从日本化妆的主体,定义以及历史为切入点探究日本人在化妆中的的审美意识,研究这种审美意识对日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