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日本动漫在世界各地可谓家喻户晓、广为人知。Anime(动画)、Manga(漫画)、Otaku(御宅族)、 Cosplay( 角色扮演) 等来源于日本的动漫语汇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标志着日本动漫已经从一个特定国家的文化,演变成了源于日本的世界性大众文化。而学者们对于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有人从其对本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角度出发,有人从其发展特征、文化表现角度分析,也有人从其经济作用方面研究。
进入21世纪,动漫不仅成为日本产业振兴政策的重点领域,而且成为日本政府推行大众文化外交的重要工具。本文试图从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方面的影响角度出发,旨在探讨其对中国价值观、审美观等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而得出关于动漫文化外交的启示。
日本重视文化外交并非自今日始,1972年日本就成立了属外务省管辖的国际交流基金,致力于对外文化交流,如今早已发展为国际知名的对外文化传播机构。但长期以来,日本对外文化政策的重点一直是歌舞伎、茶道、花道等传统文化,极少涉及现代大众文化。进入21世纪,动漫等大众文化最终走入国家政策的视野,直接的起因是日本动漫海外输出的成功。而此后数十年,在“韩流” 的冲击下日本的大众文化已经不再是一枝独秀, 东亚地区的大众文化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跨国合作方兴未艾。然而另一方面,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梦” 的破碎并没有导致动漫影响力的衰退,日本动漫反而比过去更加引人注目。以动漫为代表的“酷日本” 不仅作为一种话语兴起于日本国内外的舆论界、 知识界, 而且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进入了日本政府的政策领域。
本文认为,日本动漫的全球化策略给世界各国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渗透不断加快。尤其是日本动漫,深受我国年轻一族的追捧,对其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审美观等文化方面产生影响。而基于日本动漫对外传播启示,我国也得出动漫产业的提升策略。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课题任务:
1)研究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发展
2)分析日本的动漫外交
3)浅析日本动漫对中国年轻人价值观、审美观、网络语言等文化方面的影响
重点研究内容:
1.概括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发展。
1)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大量引进日本动漫。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由于中日关系良好,带动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日本电视动画片在中国全面登录。
2)20世纪90年代:日本漫画的黄金时期。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在中国动漫青黄不接的年代,日本动漫在中国形成有规模的传播。在中国那一代在日本动漫陪伴下长大的孩子群体中,掀起了“动漫热”。
3)新千年:日本动漫的稳固发展与线上动漫兴起。新千年伊始,日本动漫迈入了爱好者群体传播的新阶段,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互联是其进入新阶段的技术条件。中国的日本动漫迷开始掌握了主动权,有些人去日本留学或学习小语种而掌握了日语,物质生活改善而购买了个人电脑,生活工作中接触网络而掌握了网上片源,线上动漫兴起。
2.分析日本的动漫外交。
探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成功渗透。以《七龙珠》《中华小当家》等动漫为例,评述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经历的简单传播、本土化转化与融合等阶段以及日本动漫试图贴近甚至根植中国市场。其对中传播过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的革新,同时又对中国大众群体产生的影响。
3.探讨日本动漫对中国年轻人文化方面的影响。
1)价值观。日本动漫不乏以武士、忍者为题材的作品,如《浪客剑心》《火影忍者》等作品都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前身的武士道精神。当然也有对中国文化的日式改良版再现。例如《最游记》,虽然行头没变,孙悟空俨然成为了一个为武道理想而奋斗的小正太形象,这是借用中国文化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志。
2)审美观。日本动漫总是带着浓重的“日式”风格。樱花、和服、海军服等等这些日本文化符号频频出现在日本动漫作品中,在中国引发了诸如和服热等现象。日本美学也广受关注。
3)网络语言。近年来由于日本动漫的风靡,动漫爱好者竞相模仿日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大量日语词汇和语法进入了汉语。通过网络的传播,这些日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些语言甚至成为了风靡全国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