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在中日文学作品中寓意的对比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2-25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肺结核”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所有传染病中,结核病的存在时间最长久,危害也最严重。因其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不可治愈性,结核病曾经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神秘感和精神恐惧,但与之相对的,其长久的发展历史也为中外各国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正是因为其曾经的无法治愈性给人们带来了神秘性和恐惧感,很多文学作品都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并附会上了很多与疾病本身无关的想象和象征意义。“肺结核”曾经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但在这些作品中,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疾病,更是一种时代背景的化身。且“肺结核”素材在经过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作家的巧妙运用后,已然成为了他们笔下得力而复杂的思想表达武器。“肺结核”文学所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在文化、道德、政治等宏观视角下的人性心理的微观缩影。
国内研究状况
马小麒(2008)通过分析东西方的文学作品的“肺结核”患者的人物形象, 揭示了结核病作为一种隐喻的丰富内涵:一方面, 它肯定那种天使般一尘不染的人物心理;一方面它又是一种描绘性方面情感的方式。结核病既带来“精神的麻痹”(罗伯特 ·路易斯 ·斯蒂文斯语), 又带来高尚情感的充盈;既是一种描绘感官享受、张扬情欲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描绘压抑、宣扬升华的方式。
王晓燕(2013)在《郁达夫小说中的疾病书写》中认为,在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当中,“疾病”几乎是所有作家都要涉及和书写的对象。而“肺结核”是郁达夫花费笔墨最多的一种疾病,作者通过分析郁达夫笔下患病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病状描写,阐释了肺结核独特的价值:疾病是浪漫主义的体现,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是对国家积贫积弱的控诉;是追求自我的表现。
孔倩雯(2010)在《红玉的命运悲剧原因》中写道:偏又身染重疴。痨病———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是致命之病,红玉整日卧于病榻又多读古书, 旁人的欢愉更衬出她的孤独。一个心思灵巧又才高气傲的女子竟因病不得不安于斗室一隅,也难免悒郁伤怀,意志消沉。这是对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中身患痨病的红玉的人物形象描写,作者认为,痨病,即“肺结核”是造成该人物命运悲剧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痨病不仅拖累了红玉身躯的自由,还拖累了她追逐爱情的自由。
乔宇芳(2013)在《堀辰雄文学作品中的生死爱主题》中认为,未婚妻矢野绫子因罹患“肺结核”离开人世对堀辰雄来说是一种“新的死的体验”,代表作 《起风了》就是根据这种死的体验而创作的。它描写了恋人因为相爱,克服了“肺结核”的死亡威胁,彼此更加感受到“生”的可贵,得到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的过程,同时也是献给未婚妻的一篇镇魂曲。
Ⅱ国外研究现状
在日本,瀬古確(1970)在《堀辰雄の表現 : 病を面影としての生を描く》中认为堀辰雄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死”作为“生”的附着面,以“病”为同伴并与之进行亲密交谈来展开叙述的。
以上对中国和日本关于疾病与文学作品渊源的先行研究进行了概括,通过总结可以看出:迄今为止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和疾病文学代表作家的专项研究方面,但是着眼于中日文学作品中“肺结核”寓意对比的研究还未被涉及,因此本选题想将研究对象限定于中日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有关“肺结核”这一代表性疾病的寓意对比,希望本论题的研究结果能够以小见大,为中日疾病文学作品的相关研究注入些许新鲜的血液。
结核病作为一种疾病,在十九世纪以前就因其不可治愈性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神秘感和精神恐惧。也因此,结核病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紧密相连,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并附会上了很多与疾病本身无关的想象和象征意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和堀辰雄的《起风了》同为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的文学作品,而作为中日两国同时期涉及“肺结核”描写并由此引发了爱情悲剧的文学作品,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多异同之处。本选题以此为切入点就“肺结核”在中日文学作品中的不同寓意进行对比研究,这是之前的研究没有涉及到的,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木乃伊的口红》中田村俊子的女性主体意识建构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