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产业结构是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构成这个体系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构成形式及比例、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大推动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研究产业结构演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后危机时代,“调结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个国家在现有的发展阶段应该如何对产业结构进行有侧重的调整以促使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中相对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向曾经经历过这个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去寻找。日本是完成工业化过程最晚的发达国家,也是工业化过程最快的国家,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距离现在还只有几十年的过程,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更具有可参照性,值得我国借鉴。
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承担重大责任。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来,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对产业结构做出适时的合理的调整。可以说,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决定着县域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
国内学术界十分关注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但不难发现,在分析地区产业结构时,通常直接利用配第——克拉克甚至钱纳里的标准进行衡量。值得注意的是,配第和钱纳里等人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国家或者较大的经济区域;县域经济作为一种较小尺度的区域经济,有别于城市、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其产业结构变化具有独特的规律。因此,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经验结果对于经济无法自成体系的县域经济来讲不一定适用。
基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各国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其中关于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并不少见。
金森久雄(1968)认为,对日本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如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
薛敬孝、白雪洁(2000)概括出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5 个特征:制造业的内部调整;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软化”;传统产业投入产出的构成中,信息、服务、新技术的投入比例上升促成了中间产业的出现;产业的国际化。
李凡(2000)指出,日本以石油危机为契机,主要制造业产业在结构上被迫进行转化,放弃了自50 年代中期以来实施的以重化学工业为核心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构,而以技术尖端行业为核心,以低能耗、高效益、高科技为方向,重点发展深加工产业,以高附加值产品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魏晓蓉(2006)认为,日本模式的成功是在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一整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下实现的,就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性机制来说,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民间企业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的金字塔系列运作方式及二者的互动关系起了关键性作用。
尹小平、王海旭(2012)认为,日本资源约束条件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两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在日本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资源约束条件的变化是各阶段转型和调整的重要原因,并在多数情况下起基础性作用。日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反作用于资源约束条件,使之发生改变。
县域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自1987年胡福明的第一部县域经济著作《中国县域经济学》问世以来,有关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迅速发展起来。
朱舜(1995)对县域经济系统中的三次产业做了论述,分析了县域产业结构形成和演进的影响因素,阐述了县域各次产业的特征及各次产业内部调整的措施。
李晓浩(2006)在《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中,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县域产业结构中的第一、第二产业的作用,并指出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群是县域工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林民书(2007)指出,就我国县域范围来看,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虽然二、三产业的比重提高,但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变化没有呈现出钱纳里所说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标准数值。
赵新宇、郭欣(2009)认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经验结果不能简单地照搬到县域经济上。同时提出县域经济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作为国民经济的区域基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往往被城市经济“边缘化”,从而未必具有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二是,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往往落后于城市经济,从而具有更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最后,由于受到发展空间的制约,县域经济之间的差异较大。
王军、张蕴萍(2011)认为,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以轻工业为特色,以中小企业为主。并指出,由于县域政府部门过度的地方保护政策、盲目投资扩大城站建设规模而忽视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地区金融机构运作艰难等导致县域建设处于瓶颈。
本文拟在广泛搜集、总结分析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政策分析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日本产业结构的演进路径,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希望在检验产业结构调整一般规律的正确性的同时,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沿着林民书、赵新宇等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我国县域地区的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进一步阐明县域经济体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特殊性。本文旨在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藉此加深对产业结构调整规律的认识,同时,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