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藤水名子是日本第五代历史小说家之一,其中国文学的出身为其今后涉及中国题材的历史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于1991年凭借《凉州赋》获小説すばる新人赏。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中日两国广为流传,受到两国作者的亲睐。由此衍生出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但无论在怎样的文学作品里,王昭君始终是以一个为了所谓民族大义而被迫远嫁蛮夷之地的悲剧形象出现。然而在女性历史小说家藤水名子的王昭君这一书中,更多是在探讨女性自身对自我和自由的追求。
昭君是一个像英雄那样拥有桀骜不驯双眼的女子。她出生在一个江边的小村子里,因为村子很小,所以在村头发生了什么事很快便传到村尾去了。昭君对于狭小的人际环境感到窒息。而在那个村子里的女孩一般到了及笄之后,便会许配给人家,从此在家相夫教子。昭君为了逃避这样的命运的束缚,也为了能够到更加广阔的地方,她选择上京投靠亲戚。但寄身于亲戚家的昭君并未从那种束缚感中摆脱出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她进入了看起来更加广阔的地方—皇宫。但是宫廷的日子却是那样的乏味和令人窒息,宫里所有人活着的唯一目的便是取悦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在这里昭君非但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宽阔天地,反而被更加束缚起来。厌恶这样日子的昭君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出塞和亲。来到塞外的昭君终于摆脱了身上的种种枷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和两代单于的相处中,她的女性自觉被启发并得到成长。
在故事中还提到了三位对她命运影响至深的男性:画工毛延寿,呼韩单于,若鞮单于。传统故事中的毛延寿是一个贪财之人,而在藤水名子的王昭君里面,毛延寿则是一位厌倦了千篇一律矫揉造作的宫女的天才画师。而他在遇到昭君那双桀骜不驯的双眼时,感觉到自己体内的对绘画的热情再次复活过来。于是他将昭君那双双眼如实的描绘于画卷之上,也正是因为这幅画最终导致了昭君出塞。而呼韩单于作为昭君的第一个男人,对待昭君并未像传统夫妻那样,更像是父亲对待女儿那般,也正因为这样使得昭君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若鞮单于则是让昭君开始体会到爱情的滋味。在小说中,作者还安排了一条暗线,那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将军——李陵。李陵在整部小说里出现次数屈指可数,但是却引导着整个故事的发展。李陵的故事在少女昭君心中深深的埋下了种子,使得少女想要和李陵一样在广阔的大地上驰骋。而当毛延寿与昭君初次见面是,最初吸引到毛延寿的便是昭君那双像极了李陵的英雄眼。而昭君和若鞮单于的初次见面,更是因为昭君为了实现年少以来的梦想,探访李陵故居时两人相遇的。从这里来看李陵可以说是小说的一条暗线。
目前,日本方面关于王昭君的先行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
一、迄今为止王昭君为主人公的小说中的虚构和史实的研究。这一方面的主要研究有:山田勝久(1989)的《王昭君に於ける史実と虚構性の系譜について》和尾上兼英(1993)的《虚構の中の王昭君》。山田勝久主要考证了昭君出塞这一故事的发展变迁——即“昭君出塞”是如何从班固编撰的《汉书》中所记载的短短一句话发展成为今日拥有完整结构的故事的(小说)。而尾上兼英则是在山田勝久的研究基础上来着重探讨虚构这一艺术手法是如何逐步丰富王昭君这一人物形象的。
二、关于王昭君的人物形象在日本的变容的研究。笔者将此类研究分为两方面:
1.关于日本传统古典小说中的王昭君的研究。
其主要研究有:上田設夫(1988)的《
2.对近现代日本历史小说中的王昭君形象进行的分析探讨。
其主要研究有:赵秀娟(2008)的《井上靖歴史小説における女性像》,对井上靖小说《明妃曲》中的王昭君这一形象进行分析。本论以该论文作为主要先行研究进行参考,试图通过对王昭君这一人物在男女作家笔下的异同的对比得出藤水笔下的昭君形象的特点。
在中国方面,关于昭君形象的先行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探讨昭君人物形象的时代变迁所作的探讨。特别是围绕曹禺和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形象进行的研究数量较多。
关于作家藤水名子的先行研究:
作为日本文坛的新秀,有关藤水名子的研究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尚未系统化。笔者所掌握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中国方面是王向远(2007)的《王向远著作集第四卷》。王向远在书中把日本的历史小说家分为五代,而藤水名子则是第五代的代表人物。同时,王向远对其的作品,特别是《王昭君》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日本方面则是溝口貞彦(2007)的《王昭君》,遗憾的是该论文主要集中探讨昭君人物形象的变迁,而未对藤水的《王昭君》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旨在通过对藤水名子笔下的王昭君这一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将其与井上靖的《明妃曲》中的昭君像进行比较,考察女性作家藤水名子笔下的昭君形象的特点,并希望能够从中窥视到藤水名子作为女性作家其具有的特质。相信这一研究对日语学习者更好的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和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