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请求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遇到因自己的能力办不到或是别的什么缘故,需要请人帮忙或请人为自己办事的情况。请求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为自己做事的言语行为,因此必须考虑语言的表达效果、礼貌程度等因素。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情况,说话人会选用各种各样不同的表达方式。
日语表达中敬语的使用是一大特点,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种体现。日语中的敬语极其复杂,关于“请”的说法更是形式多样。请求对方进行某种动作,或不进行某种动作,日语叫做“依赖表现”。汉语可译作“表示请求的说法”。中文中表示“请求”时,亦使用敬语,如“您”、“请”、“劳驾”等,但远不若日语琐碎复杂,加之使用场合不易辨别,用得不对就会闹笑话,产生误解造成沟通的不顺畅。故而中国人学日语,在这点上很容易犯错误。尤其是初学者,或不敢多用,或开口则错。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归纳,同时从教学角度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在尚没有留学经验时尽可能熟练掌握日语中的“依赖表现”。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保障谈话持续顺利进行,更能通过对“依赖表现”及敬语的认识和运用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而言关于日语中的“依赖表现”即关于“请”的说法已有较为丰富的先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语中的“依赖表现”即关于“请”的说法的总结与归纳。过去北京大学出版的内部讲义中, 曾列过一个简单的表格, 一九七九年东京大学国语国文学会一月号发表了工藤真由美的『依賴表現の発達』一文, 颇有参考价值。日语的请求表达必须强调一点:听话人有最终的决定权。日语请求表达有直接请求和间接请求两种。间接请求表达又可再细分为归约性间接请求和非归约性间接请求两种。通过叙述说话者的意愿、状况、希望、判断、评价、建议、心情,或者通过询问听话人的意愿、许可、做某事的能力和条件,又或者通过陈述理由、做某事的可能性等表达形式都可以间接地传达请求的意图,而类似的表达在“以心传心”的日本社会中,已经作为公认的请求形式存在,属于日语归约性间接请求形式。非归约性间接请求则主要有暗示、省略等表达方式。
二是日语的“依赖表现”中体现的日本人的语言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有人认为世界上再没有像日本人一样讲究礼仪的民族了。日语的敬语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往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正确运用敬语。日本敬语的使用十分严格,而“依赖表现”即关于“请”的说法更是其中之甚。日本人重视上下关系与亲疏关系的缘故,日本人在向对方提出依赖或请求时,倾向以压低意愿与姿态的方式,让对方主动察觉并提出援助。另一方面,在拒绝对方的依赖时,亦倾向以说明理由和困难的间接的方式。日语的“依赖表现”也体现着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观和社会观。
三是中国人在运用日语“依赖表现”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在用日语表达“请求”时,往往生硬地进行翻译,而不知根据场合、对象及诉求中所蕴含的情绪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然而,对请求表达中礼貌原则的把握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请求行为是礼貌和语言的竞争,本质上是“不礼貌的”,其实质就是要对方付出劳动。说话人想要达到的目的和礼貌的要求之间的关系是不协调的。因此人们在实施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时,必须注意语言的礼貌性,采用一些策略来加以调整,以便减轻其言外行为的不礼貌性,把一个本质上不礼貌的言外行为从言语上变得礼貌起来,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此外还必须把握好影响请求表达策略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亲疏关系以及请求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尽可能去选择委婉的,或能减轻对方负担的,或能给对方留有选择余地的礼貌的请求表达方式。
在前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礼貌地实施请求、成功地打动被请求者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并归纳了一些常用于日语请求表达的辅助性用语。根据请求内容的性质选用相应的起始行为语或辅助性话语能有效地避免唐突,打动对方,最终达到请求目的。
此外,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依赖表现”的研究尚不多见。上文中提到的日本人在使用“依赖表现”时的心理层次的特点和社会观及文化上的原因在教科书中多半未明言提出。本论文建议在日语教育中,教学者应该告知学习者,使其能正确运用日语中的“依赖表现”。同时从一些参考文献中得知,以“形式主义”为主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助于学习者了解文法与句型,但再辅之以“场面中心”为主的教学方式则更有助于实际上的沟通。特别是在关于日语“依赖表现”的会话教学中,从会话课文的“开始部分”,“主要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来分析现行日语教科书中依赖表现会话课文的结构特色,不仅有助于现阶段的会话指导,也能提供未来教科书编写的方向,或开展一些与语言行动结合的教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