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校园暴力问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日本的校园暴力更是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文部省统计显示,1980年前后,日本校园暴力出现并达到高潮。1983年,公立初中、高中校园力事件高达4315件。此后,校园暴力大幅减少。截止到1987年,每年的校园暴力基本上在3000件左右。1988~1993年,校园暴力呈现出缓慢增长趋势。1994年开始,校园暴力事件迅速增多,特别是初中校园暴力增长显著。自1997年起,文部省的统计方法与以往有所差异,且增加了对小学校园暴力的调查,因此,与以往的调查没有可比性。但是,从1997~2000年的校园暴力发生情况看,日本校园暴力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2000年,全国公立中小学校园暴力高达34595件,达到了历史之最。此后,校园暴力事件总数开始缓慢减少,但仍维持在3万件左右。2006年,日本校园暴力首次突破4万件,高达40019件,其中小学校园暴力为3494件,初中为27540件,高中为8985件,均达到历史之最。2007年,日本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刷新历史记录,高达47935件,仅初中校园暴力就突破了3万件,达到33525件,小学也有4807件。
日本校园暴力经历了1980年前后的高潮期、1984~1987年的平稳期、1988~1993年的缓慢增长期和1994~1996年的迅速增长后,从1997年开始进入激增期,到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值。此后,校园暴力有所减少,并稳定在每年3万件左右。2006年则再次激增,且呈现出不断增长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校园暴力”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对校园暴力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的“校园暴力”是指“儿童或学生在校内外受到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心理、物理上的攻击,造成精神上痛苦的行为。此外,还做了如下注释:(1)“站在受欺负儿童或学生的立场”指的是,要考虑到受欺负儿童的心情;(2)“有一定的关系的人”指的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外,比如,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或者同一个团体活动的人、即和该儿童或学生有关的人或集团等、和该儿童或学生有任何人际关系的人;(3)所谓的“攻击”,不只是指“被同伴孤立”或“被集团忽视”等直接行为,而是包含通过心理压迫使对方造成痛苦的行为;(4)所谓的“物理攻击”,指的是不只是身体攻击,还包括藏匿、勒索财物;(5)不包括打架等。由此可见,在日本,对“校园暴力”的判定,在于受害者精神、身体上是否遭受到的痛苦。
本选题的研究原因及意义
(1)近代以来的日本教育一直被当作世界教育的榜样,尤其是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很早就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和法律体系。实现了普及的义务教育,然而在如此先进完美的教育体系下面,却出现了一系列校园暴力现象,如今校园暴力问题愈演愈烈,这是否就意味着日本教育的失败呢?是否意味着日本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教育路线呢?
(2)研究日本校园暴力也是反思日本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教育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决定了现代人所具有的价值观,也就是一个社会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准则。校园暴力的多发,是否就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失败呢?
(3)研究日本校园暴力为青少年可以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校园暴力是青少年在社会化中出现的本能的,野蛮的冲动。说明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校园暴力事件中,不论是施加的一方还是被动承受的一方,学生都是受害者。如何学习处理在人际关系当中可能出现的冲突,是个人在儿童时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可以理解他们的心理以及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理解他们受到压制、失去信任、遭受不公之后产生应激反应。
(4)校园暴力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中国当前也经历着与日本相似的发展历程。学校主要是由尚未形成完善的道德观念和未完成社会化的群体组成的共同体,因此矛盾产生甚至激化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化,更多人进入了课堂,班级授课方式,老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的竞争更激烈,压力更大,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矛盾日益多元化,校园暴力也更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较少校园暴力的研究,借鉴日本应对校园暴力的措施和理念,寻找有效的方法逐渐减少校园暴力,将其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才是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