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里的中国人形象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2-02-13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日本对中国人形象的塑造由来已久,从虚实相陈的史记到卷帖浩繁的文学作品,从各种报刊杂志到新闻报道等等,这些都是日本人塑造中国人形象的阵地。1896年,电影诞生。百余年里,电影这门艺术日渐成熟,它以一种更加具有影响力的态势介入到中国人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中。

好莱坞是全球电影的工厂,美国电影更是在百年间成为引领全球电影的旗帜。它建构了统一的认知符号,培养全球观众的趋同性。与美国电影不同,日本电影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特色,具体体现在影片的人物形象和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母亲与妓女、武士与歹徒等形象和嫉妒与疯狂、性欲与死亡等主题和从中反映出的日本人的生死观、历史观、武士道精神。中日两国在电影的叙事观念和美学风格上有某些共同的东方艺术神韵。在思想内涵上大都体现出来对人的生命的质朴关注和对世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影像风格上也浸润了东方传统的美学精神和诗意化的旨意。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古代和当代历史走向的巨大差别和各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各自的电影发展的具体情态,不同的电影叙事美学观念,从而使得两国的电影在叙事形态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很大的不同,中国电影主要表现为意境抒情特色,而日本电影有闲静幽玄的特点。正因为日本电影与中国电影的不同、日本与中国的复杂关系以及日本电影的独特魅力,是笔者选择日本电影做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所在。

笔者将通过对电影文本的历时性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几十年来日本电影的中国人形象的生成和演变,探讨这些形象背后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

通过先行研究发现,日本电影中出现的中国人形象并不多。其原因为:日本的民族单一性特征,民众对历史敏感题材的避讳,致使其影视作品常选择“忽略”中国人。而随着时代变化,电影人受本国右翼或左翼思想影响,对中国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经过历史梳理,可以把日本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的变化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二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人形象彻底被丑化。早年的日本电影更多的是被政府当作奴役民众以及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武器。1938年,日本政府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此后出现了很多展现军国主义的电影。如1939年的宣传电影《上海陆战队》,将日军在淞沪会战中的恶劣表现进行差距了颠覆性美化,中国军人则在其中扮演了丑陋、无耻的一方,无论是战斗素养,还是个人品格上都和日本军人有很大“差距”。

第二个阶段是二战后。这一时期,中国人形象有所改观。战败后的日本开始了一轮社会反思的高潮,而这一时期的电影人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等,将视角放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味。在这一阶段,日本产出的战争电影大幅减产,有关中国的电影减少。1959年起,日本左派导演小林正树推出了《做人的条件》六部曲,不仅中国人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还承认了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场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反击是正义的,影片充满勇气和智慧。同时期代表的还有战争娱乐电影《独立愚连队》。

第三个阶段是建交后。这一时期,中国人形象变得更为客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日本电影大师山本萨夫的纪录片《战争与人》,该片在1970-1973年连续拍摄了三部,通过亲身参与过侵略中国的五代一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完成了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史。其中的中国人形象因客观、真实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

第四个阶段是二十世纪末。这一时期中国人形象的代言词是神秘美好。这一时期在很多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导演作品中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或温婉或神秘,有着独特的意味。岩井俊二的《燕尾蝶》中,重情重义的中国人肖飞鸿的形象塑造地极为成功。而2008年次贷危机后,日本人对中国的情感转入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时期,为避免争议,有中国人形象的影视作品大量减少,但是仍有许多中日合拍商业片的出现。而《东京岛》更是将遇难后共同流落到荒岛的中国男人与日本男人做对比,最后身为日本人的女主人公更倾心于中国人。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日本人对中国崛起的复杂情感。

对日本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研究在国内尚属于一个比较新兴的课题。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日本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为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个案。如果说只有在他人的注视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那么,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对于这些形象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领略到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民族品格。出现在日本电影银幕上的中国人形象,在文化的功能上表现为“他者”,是日本文化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电影等媒体的创作都是由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因素左右的,中国人形象相关的日本电影也是如此。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国家关系的变化。大众文化的繁荣,中国人形象的具体创作方式和演绎方式也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对于中国人形象的塑造显现出多元化、多样华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采用市场化的因素。这些新式的、多样化的中国人角色的设置有助于日本人更加客观真实全面地认识现在的中国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在走向多元的世界文化景观中,我们强调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对抗”。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破除成见,加强建设性的交流,在不同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从这方面来说,本论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日本汉字的演变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