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阳明学即由王守仁发展阐述的心学理论,属于儒学一派。其发源于明朝中后期,于近代传播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风靡一时。由于在国内作为正统学说的朱子学说一直以来保持着极高地位,虽然阳明学不乏支持者,但在国内受众并不算广,并从清朝开始逐渐衰落;相反,在日本,以“知行合一”学说为代表的阳明学思想被受到近代西方革命浪潮影响的日本民众所接纳,并成为了众多人的信条。在日本近代革命中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讨论关于阳明学在近代的发展以及具体影响时,日本阳明学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探究日本近代革命时,阳明学则往往被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在关于阳明学对日本近代革命影响的先行研究中,关注点往往集中于具体人物、社会环境以及具体学说的作用。
首先,具体人物的作用。由于自宋朝开始,朱子学说一直作为儒家正统学说受到推崇,处于绝对地位,所以阳明学传播早期并未得到全面吸收和认同。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在其著作《阳明学的世界》(1986)中提到,江户时代被称为儒学鼻祖的惺窝和罗山,在介绍朱子学的同时也读了一些陆王的书。但他们并不信奉陆王学,而是标榜朱子学。在日本最先标榜阳明学的是与朗斋差不多同时的中江藤树。在藤树门下有被誉为藤门双璧的熊泽蕃山和渊冈山。蕃山曾仕于备前的池田光政,具有经世之才,而冈山则努力传播藤树学的真谛,建立了藤树教,并将其传至会津。藤树、蕃山的出现,使江西派成为儒学中的重要一派。此后,虽再无传承,但却有研读阳明、藤树之书并私淑藤树的学者,如北岛雪山、三重杉庵、三宅石庵等。接着出现了三轮执斋。在他之后,日本的阳明学在学问上又有了较大发展。王锟在《从思想到学术:20世纪阳明学研究的流变与走向》(2016)中提到了几名阳明学的忠实拥趸:19世纪中后期的明治维新人士如春日潜庵、梁川星严、吉田松阴、西乡隆盛、高杉晋作等,不是阳明学学者,便是阳明的仰慕者,他们大力鼓吹阳明哲学,其中“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学说被奉为明治维新的精神动力。可以说,阳明学与明治维新密切相关。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日本战后文学家三岛由纪夫也说:“不能无视阳明学而谈明治维新。”被称为明治维新“首功”的吉田松阴,与大盐平八郎所著的《洗心洞劄记》就高度颂扬王阳明的思想。而吉田松阴讲学的松下村塾所培养的维新人物,都带有阳明思想的因子。
其次,社会环境的作用。学者邓红在《何谓日本“阳明学”》(2015)一文中指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日本出现了一场社会运动。由于目的是创造日本“国民道德”,于是取了一个类似于学术流派的名称——“阳明学”,为此还先后创刊了几本名叫《阳明学》的大众杂志,作为“阳明学”运动的主要阵地。阳明学自此活跃于日本理学界。李晓东在《日本阳明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影响》(2008)中指出中江藤树为何能够将阳明学转化为日本人民能够接受的学说的原因:德川幕府后期,日本封建制内部已经产生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等级的链条开始松弛,强烈渴望变革社会现状的是市民和下级武士,其理论指南便是阳明学。他们视阳明学为“不择贵贱贫富”的真儒学,并把它作为打破等级藩篱的武器和立身保命的信仰。中江藤树从他的“心学”体系出发,提出武士信佛即可得救的虚伪观点。因禅宗的观点与武士的性格相合,而阳明学又与禅宗密切相关,所以下级武士们便纷纷信仰阳明学。日本的阳明学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支配地位的时间是德川幕府时代的宽政年间。当时封建制度已面临崩溃,下层的市民、农民、武士等有打破现状进行变革的渴望,而阳明学对人的主体性和知行合一的高度重视恰好受到这些要求社会变革的阶层的青睐,成为他们的意识形态。于是,日本阳明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瓦解的过程中,便成为了社会下级武士和市民阶级信奉的哲学。
第三,具体学说的作用。曾添、许风云在《论阳明学对幕末日本变革的影响》(2015)提到:阳明提出的的知行合一的精神极大地满足了下层武士的心理需求。武士们把朱子等学问统统斥为无用之学问,而主张“义理经济之正学”。正如阳明所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从这种观点出发他们反对空谈义理,而提倡“知行合一”。正是这种积极面对问题的行动精神,使得幕末志士们奋勇前进,勇于追求近代文明去实践心中的救亡图存理想。王建瑞在《浅谈日本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的影响》(2012)中指出,在思想方面,知行合一、心即理和笃行是维新派的主要指导思想,而幕末志士所吸收的阳明学中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是“自我”对人性的强调,人的本源是来自宇宙的统一体。通过主动的道德修养来完成人性的复归,汲取自强自力的最终力量。而后“教人立志”方能显达,只有心明志坚的人物 才能成为大丈夫去做大事业才会有大作为。吉田松阴的“自得者,得于心也”,更是给维新志士注入了要冲破历久以来旧的传统,要勇于追求思想自由,这个社会变革就进行的更为彻底了。西乡隆盛本身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在倒幕运动中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指导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号召更多有识之士参加并最终取得成功。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上述研究从具体人物、社会环境以及具体学说的作用出发,对阳明学在日本近代革命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然而阳明学作为发源自本土的儒家学说,在近代传播至日本,受到江户时代学者中江藤树及其弟子熊泽藩山等人的推崇并在日本学界广为传播的过程中,吸纳了大批拥趸者,使得阳明学在日本进一步传播,并在日本近代革命中产生影响。这与其在日本国内的“本土化”是分不开的。本选题将主要对中江藤树学说及其后续发展演化进行阐述,并具体分析其对日本近代革命产生的影响。
本文先从对阳明学的阐述及其传播过程入手,简要介绍阳明学的起源、流派分化以及传播至日本的过程,分析阳明学被日本理学家接纳的原因。其次围绕中江藤树的理论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分析中江藤树由朱子学说转向阳明学的过程,以及其学说的具体内容。再次研究其弟子及其他门人对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十九世纪末的阳明学者对其理论的再阐释,分析相关学说对革命的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