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源词“打call”的考察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编 辑:日语论文网发布时间:2023-02-04

1.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日源新词是指当代从日本传入到中国的新词,目前,国内外都有不少相关研究。张黎(2015)以媒体使用状况为中心对日源新词进行了研究。王耀振(2014)考察了动漫用语中的日语借用语。甘涛·姜玲(2009)对日源新词“达人”进行了考察。刘晓霞(2014)对现代汉语日源新词的汉化进行了考察。丁杨·王保田(2010)研究了现代汉语中日源外来词的意义变异。吴川(2013)考察了日源新词进入汉语的途径和过程、表达形式和使用特点以及与原义的异同,概括和揭示了现代汉语中的日源新词语的主要特点。但这些研究都没有从认知语言学或模因论的角度进行考察。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并不来自语言内部,而是以人类对世界进行互动与认知形成的。模因论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及进化的单位,语言作为模因会经过模仿、复制、传播等环节,从而语言得到演变与发展。郑四方(2013)对比了认知语言学和模因论,论证它们的相互结合可以为语言的生成与演变机制提供更加全面的解释。在新词方面,刘孝坛·董唯山(2010)结合认知语言学和模因论考察了“山寨X”的衍生机制,认为其演变过程中去范畴化和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月(2016)阐释了网络热词“颜值”,认为其隐喻、转喻、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源新词方面,王莎莎(2014a)对日源新词“宅”的语义演变和认知研究进行考察;王莎莎(2014b)对日源新词的语义演变进行了认知研究,考察了日源新词的语义演变模式、认知机制、认知基础。李雪华(2014)用模因论的观点分析了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探究了日语借词的生成和传播法则。沈阳(2014)从模因论视角考察了日源新词“空巢”的受容和变容。这些研究都证明了认知语言学和模因论是适合研究新词的,但总的来说,将认知语言学和模因论相结合对新词的研究是比较少的。

“打call”作为日源新词,原意是在演唱会上为偶像挥舞荧光棒等行为,现引申为对某人加油鼓劲的意思。目前普遍认为“打call”一词来自日语「コール」,但本文认为该词和日语「打つ」也有关系。此外,本文认为“打call”为偏义复词,这是目前还没被讨论过的。

2.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从社会角度来说,日源新词不仅体现了日本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所以对日源新词进行研究有助于把握、观察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语言角度来说,结合认知语言学和模因论研究新词,是新词研究的一种思路,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及其演变机制。

3.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选题首先运用语料分析法考察“打call”一词的语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使用情况,其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打call”一词的语义扩展机制,最后运用模因论的相关理论分析“打call”一词被汉语吸收并流行的原因。


上一篇:从寒暄语看日语的暧昧性_日语论文开题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